《感遇》

时间: 2025-01-01 11:39:52

忆昔趋朝着紫衣,宫花汗漫柳依稀。

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沈约空成移带瘦,陈平自得食糠肥。

世间荣落真常事,只在吾侪早见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
作者: 王翱 〔明代〕

忆昔趋朝着紫衣,宫花汗漫柳依稀。
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沈约空成移带瘦,陈平自得食糠肥。
世间荣落真常事,只在吾侪早见机。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我身穿紫衣,急匆匆地去朝廷,宫中的花儿开得热烈,柳树依稀地摇曳着。
思索浦口的明珠在哪里,转眼间发现蕉林中的鹿已经不再。
沈约虽然因被贬而身形消瘦,陈平却因节俭而生活富足。
世间的荣华与衰落本是常态,只在于我们能否及时把握机会。

注释

  • 趋朝:前往朝廷,指官员上朝。
  • 紫衣:指官员的服装,象征地位。
  • 宫花:宫中盛开的鲜花,形容繁华景象。
  • 浦口:指水边的码头,象征失落的美好。
  • 蕉中鹿:蕉林中的鹿,意指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 沈约:南朝文学家,因被贬而瘦弱。
  • 陈平:汉朝名将,以节俭而富足著称。
  • 荣落:指繁荣与衰败的交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翱,明代诗人,字子岳,号云岫,江苏人。王翱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尤其擅长咏怀和写景。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翱身处官场之际,耳闻目睹了朝堂的荣华与世态的炎凉,从而引发他对人生荣枯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感遇》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局变化的敏锐洞察。开篇即以“忆昔趋朝着紫衣”引入,展现了诗人曾经的荣耀与地位。随着描绘“宫花汗漫柳依稀”,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渴望和对消逝时光的感慨逐渐显露。随后转向对浦口珠的追忆,暗示着已逝的美好与失去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沈约和陈平,分别代表了因贬而瘦与因俭而富的两种人生选择,揭示了不同处境下的生活哲理。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荣华和衰落是人生常态,关键在于早识机遇。这一观察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应对现实的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丰富的哲理,激励人们在面对变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展现了王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趋朝着紫衣:回忆昔日穿着紫衣的自己,急忙前往朝廷,象征着当时的荣耀和地位。
  2. 宫花汗漫柳依稀:描绘当时繁华的场景,表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3. 寻思浦口珠何在:思索昔日的美好如明珠已不复存在,暗示对过往的追忆和失落。
  4. 转觉蕉中鹿已非:感慨时光流逝,曾经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5. 沈约空成移带瘦:提到沈约因贬职而消瘦,象征因时局变化而遭受的困境。
  6. 陈平自得食糠肥:提到陈平的节俭生活,暗示通过适应环境获得富足。
  7. 世间荣落真常事:总结人生的荣华与衰落是常有的现象。
  8. 只在吾侪早见机:强调把握机会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用“沈约”和“陈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用“珠”和“鹿”来隐喻美好事物的流逝,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紫衣、宫花等意象象征地位和繁华,反映人生的起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强调在荣华与衰落之间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表现了王翱的哲理思考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衣:象征官位与荣耀,代表诗人曾经的成就。
  • 宫花:代表繁华的生活,象征美好时光。
  • :象征珍贵的事物,暗示失去的机会。
  • 蕉与鹿:蕉林中的鹿象征失去的无忧,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翱的《感遇》是哪一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沈约因为什么原因而消瘦?
    A. 年龄增长
    B. 被贬
    C. 生病
    D. 饮食不当

  3. “世间荣落真常事”的意思是?
    A. 荣华与衰败是常有的事情
    B. 只有繁荣才是常事
    C. 失落是常有的事情
    D. 只有成功才是常事

答案

  1. C. 明代
  2. B. 被贬
  3. A. 荣华与衰败是常有的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1.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对过往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2. 《登高》(杜甫):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悟,类似于《感遇》中的无常主题。
  3.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