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伯严吏部》

时间: 2025-01-17 10:44:24

相见遽言别,思君廿载劳。

冥心更世变,埋照益名高。

句健规双井,杯深藐二豪。

无言看鬓发,江海日滔滔。

意思解释

赠陈伯严吏部

原文展示:

相见遽言别,思君廿载劳。
冥心更世变,埋照益名高。
句健规双井,杯深藐二豪。
无言看鬓发,江海日滔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陈伯严相见后匆匆告别的惆怅,感叹相思之苦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作者心中感到惆怅,世事变化无常,而志向的追求和名声却愈来愈高。诗中提到的“句健规双井”意味着诗句的力量和格局,而“杯深藐二豪”则暗示与两个豪杰的交往。最后一句“无言看鬓发,江海日滔滔”则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注释:

  • 相见遽言别:匆忙见面后就要告别。
  • 思君廿载劳:思念朋友已经二十年,辛苦而漫长。
  • 冥心:内心深处的思考。
  • 埋照:埋藏的光辉,指名声。
  • 句健:句子的力量。
  • 规双井:比喻好的诗句如同双井般深邃。
  • 杯深藐二豪:与两位豪杰的交往,可能指饮酒交友。
  • 无言看鬓发:无言之中,看到自己的白发。
  • 江海日滔滔:江海日夜奔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葆恂,清代诗人,生于官宦世家,擅长诗词,交游广泛,作品多以抒情和咏怀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之间流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葆恂与好友陈伯严重聚后即将别离之际,二人共度的时光让他感慨万千,思绪纷繁。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赠陈伯严吏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既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诗的前两句,作者通过“相见遽言别”直入主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短暂的相聚与长久的思念。接下来的“思君廿载劳”则揭示了内心深处的苦楚,二十年的思念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反思。

“冥心更世变”一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沉思,隐含了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抉择。随后的“埋照益名高”则展示出即使经历风雨,名声却愈加显赫,暗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和成就的追求。

在意象的运用上,作者将“句健规双井”和“杯深藐二豪”结合,寓意深刻。双井可以理解为诗的深度和力量,豪杰则指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友情与志向的结合。最后的“无言看鬓发,江海日滔滔”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通过看白发来感叹时间的无情,江海的奔流更是人生长河的隐喻,表现了诗人对于友谊、时间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见遽言别:表达了匆匆见面后的不舍与急切。
  2. 思君廿载劳:强调长久的思念与辛苦,二十年并非短暂。
  3. 冥心更世变:反映内心的思索与对社会变迁的无奈。
  4. 埋照益名高:表明经历磨难后,名声愈加显赫。
  5. 句健规双井:赞美自己的诗句有力量,格局高。
  6. 杯深藐二豪:与豪杰交往,暗示志同道合的交情。
  7. 无言看鬓发:通过无声的方式传达对时间的感慨。
  8. 江海日滔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见遽言别”对“思君廿载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江海,形象生动。
  • 象征:鬓发白与江海流动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同时也是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思,情感基调深沉而又具有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见:友情与聚会的象征。
  • 思君:思念与情感的表达。
  • 冥心:内心深处的反思。
  • 埋照:名声与成就。
  • 江海:时间流逝与人生长河的隐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思君廿载劳”是什么意思?

    • A. 思念朋友已经二十年
    • B. 朋友已经去世
    • C. 生活很辛苦
    • D. 与朋友常常相聚
  2. 诗中“江海日滔滔”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流逝
    • B. 自然景观
    • C. 友情的长久
    • D. 诗句的优美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A. 描述自然
    • B. 看到自己的白发
    • C. 与朋友畅饮
    • D. 旅游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葆恂的诗在对友情的表达上有所类似,李白通过豪放的饮酒来表现情感,而李葆恂则通过细腻的思念来传达对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葆恂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