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瑟瑟罗裙金线缕,
轻透鹅黄香画袴。
垂交带,盘鹦鹉,
袅袅翠翘移玉步。
背人匀檀注,
慢转娇波偷觑。
敛黛春情暗许,
倚屏慵不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身着轻盈的罗裙,裙上缠绕着金色线条,透出鹅黄色的香气,画有精美的袴带。她轻轻垂下的带子、盘绕的鹦鹉,伴随着她优雅的步伐,像翠色的翘翅轻盈摇曳。她在背后轻轻洒下的檀香,缓慢地转动着娇媚的身姿,偷偷地打量着周围。她收敛春日的情感,倚靠着屏风,懒散地不发一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瑟瑟:形容轻柔的样子,通常指衣物的轻盈。
- 罗裙:一种轻薄的裙子,通常用轻柔的丝绸或纱制成。
- 金线缕:金色的线条,形容裙子上的装饰。
- 鹅黄:淡黄的颜色,像鹅的羽毛。
- 垂交带:裙子上垂下的装饰带。
- 盘鹦鹉:指鹦鹉的姿态,形容优雅。
- 袅袅:轻轻摇动,形容动作柔和。
- 匀檀注:均匀地洒下檀香,檀香指香料的一种。
- 慢转娇波:缓缓转动,形容女子的动作如波浪般柔美。
- 敛黛春情:收敛眉黛,暗含春日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女性的形象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夐,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对女性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创作背景: 《应天长》成诗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风气开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女子的日常生活与情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应天长》是一首融汇了美丽形象与细腻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女子服饰、动作的描绘,展现了她的优雅与妩媚。开头两句“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如画般的细腻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暖阳下,感受到那轻盈的裙摆与淡淡的香气。接下来的“垂交带,盘鹦鹉”,更是将女子的优雅形象烘托得淋漓尽致,仿佛她是一位从画中走出的仙子。
在后半部分,女子的动作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她“背人匀檀注,慢转娇波偷觑”,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更透出一丝调皮与神秘。收尾的“敛黛春情暗许,倚屏慵不语”,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内敛的情感,似乎她在思索些什么,心中暗藏着对爱情的期待与渴望。
整首诗在描写中透着一种静谧的美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唐代女子的柔美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瑟瑟罗裙金线缕:描述女子的裙子轻盈而华丽,金线缕是装饰,体现出她的高雅。
- 轻透鹅黄香画袴:裙子透出鹅黄的色彩,带着香气,展示出女子的青春气息。
- 垂交带,盘鹦鹉:裙带自然垂下,鹦鹉的姿态盘旋,象征女子的灵动与自由。
- 袅袅翠翘移玉步:女子的动作轻盈,像翠色的翅膀一样优雅,展现出她的美丽和灵性。
- 背人匀檀注:她在背后轻轻洒下檀香,环境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营造出一种浪漫氛围。
- 慢转娇波偷觑:缓慢转动的姿态如波浪般柔美,暗示她在偷偷观察周围。
- 敛黛春情暗许:她收敛了眉黛,暗藏春日的情愫,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变化。
- 倚屏慵不语:倚靠在屏风上,显得懒散而优雅,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慢转娇波”将女子的动作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 拟人:如“袅袅翠翘”赋予了动作以生命,增加了诗句的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爱情与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裙:象征轻盈与柔美。
- 金线:代表华贵与精致。
- 鹅黄:象征青春与活力。
- 鹦鹉:象征灵动与优雅。
- 檀香:象征浪漫与神秘。
- 屏风:隐喻内心的秘密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女子穿着什么颜色的裙子?
- A. 红色
- B. 鹅黄
- C. 蓝色
-
“背人匀檀注”中的“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果
-
诗中女子的动作被比喻为什么?
- A. 云朵
- B. 波浪
- C. 叶子
答案:
- B. 鹅黄
- A. 一种香料
- B. 波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丽人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应天长》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美,但后者更多的是对酒的沉醉与孤独的思考,而《应天长》则更侧重于女性的身姿与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情感体现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