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时间: 2025-01-04 10:31:32

秋鞑人散雨千丝,谁把秦笙隔院吹。

但觉小桥烟外柳,春风无力逞腰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鞑人散雨千丝,谁把秦笙隔院吹。但觉小桥烟外柳,春风无力逞腰支。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鞑靼人在细雨中散步,谁在隔着院子吹奏秦笙?只觉得小桥外的柳树在烟雾中摇曳,春风似乎无力地倚着腰枝。

注释:

  • 秋鞑人:指秋天的鞑靼人,可能暗指某种游荡的旅人或特定的民族。
  • 散雨千丝:形容细雨如丝般纷纷落下。
  • 秦笙:古代乐器,代表古典音乐。
  • 隔院:意为在院子隔壁,表示距离。
  • 小桥烟外柳:小桥之外的柳树,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春风无力逞腰支:春风似乎无力地倚靠在柳树上,表现出春天的消逝和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秦笙”代表了古代文化的雅致,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音乐的欣赏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清新秀丽的风格著称,注重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文人们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常通过诗歌寄托情感,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湖上》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忧伤与无奈。开头的“秋鞑人散雨千丝”勾勒出一个秋天的景象,细雨如丝,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而“谁把秦笙隔院吹”则进一步引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秦笙的声音在雨中显得格外动人,却又显得遥远。

接下来的“但觉小桥烟外柳”则将视线转向自然,描绘出小桥与柳树的和谐景象,透出一丝朦胧的美感。最后一句“春风无力逞腰支”则是对春天的无奈与失落的感慨,春风本应是温暖而有活力的,但此时却显得无力,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与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深沉的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鞑人散雨千丝”:描绘出秋天的细雨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谁把秦笙隔院吹”:引发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 “但觉小桥烟外柳”:转向自然,表现出一种温柔的宁静。
    • “春风无力逞腰支”:传达出对春天的失落及无奈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千丝,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描述为无力的状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秋鞑人:象征着孤独的游子与漂泊的心情。
  • 细雨:代表着忧伤、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 秦笙:象征着古典文化的雅致与美好回忆。
  • 小桥柳: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却又表现出无力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秋鞑人”指代什么?
      A. 秋天的旅人
      B. 冬天的游子
      C. 夏天的商人
      D. 春天的孩童

    2. 诗中提到的“秦笙”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乐器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3.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伤与怀念
      D. 宁静与满足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湖上》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偏重于秋天的萧瑟,后者则注重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细腻而深刻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