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孙少参姜佥宪王参戎衡州石鼓山登高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8: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频年醉异乡,一尊今日复衡阳。
空怀饵菊胜餐玉,却喜刲鲜类截肪。
自诡隐宫虽醢脔,无辜赤子尚豺狼。
孤亭俯瞰波涛恶,语及君臣泪满眶。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又到了,我在异乡醉酒,今天再举杯敬故乡衡阳。
心中空惆怅,觉得吃菊花的美味胜过吃玉制的美食,却又喜爱新鲜的肉类。
我自以为在隐居的宫殿中,即使被宰割,也不算什么,但无辜的儿女们却如豺狼一般。
在孤零零的亭子里俯瞰波涛汹涌,提到君臣之事,不禁泪水涌满眼眶。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频年:多年的意思。
- 饵菊:食用菊花,古时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 醢脔:指被剁成肉末的肉,形容自己的处境。
- 赤子:无辜的儿童。
- 豺狼:比喻凶残的人。
- 孤亭:形容高处的亭子,孤单而远离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吉,明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以其诗歌见长,尤其在描写乡愁和政治时事方面颇有成就。《九日同孙少参姜佥宪王参戎衡州石鼓山登高》是他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在异乡,感受到浓重的乡愁与节日的孤独。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而诗人在外游子,难以与家人团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感受。开篇以“九日频年醉异乡”引入,直接点明了在外游子的身份,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空怀饵菊胜餐玉”,不仅传达了对故乡饮食文化的怀念,也隐含着对奢华生活的批判。接下来的“自诡隐宫虽醢脔,无辜赤子尚豺狼”,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切思考,感慨无辜的百姓生活在凶残的现实中。
最后两句,诗人凭栏远眺,看到波涛汹涌,感受到外界的恶劣,提到“君臣”,表达了对国家和政局的忧虑,泪水充满眼眶,情感愈发真挚。这首诗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频年醉异乡:每年重阳节我都在异乡饮酒,表达了长久以来的孤独感。
- 一尊今日复衡阳:今天举杯,敬故乡衡阳,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空怀饵菊胜餐玉:心中惆怅,觉得菊花的美味胜过玉制食品,反映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却喜刲鲜类截肪:但我依然喜欢新鲜的肉类,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妥协。
- 自诡隐宫虽醢脔:我自以为隐居的生活虽如被宰割,但我仍然无所谓。
- 无辜赤子尚豺狼:但无辜的儿女们却生活在如豺狼一般的环境中,揭示社会的残酷。
- 孤亭俯瞰波涛恶:在孤独的亭子里俯瞰波涛,感受到外界的险恶。
- 语及君臣泪满眶:提到君臣之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涌出,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被宰割,形象地表现内心的无奈。
- 对仗:如“孤亭俯瞰”与“语及君臣”,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将无辜的赤子比作豺狼,突显社会的残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重阳节的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重阳节,象征团圆和长寿。
- 衡阳:故乡的代名词,承载了诗人的乡愁。
- 菊花:传统节日的象征,代表清雅和长寿。
- 波涛:象征外界的动荡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中秋节
-
诗中提到的“赤子”指的是?
- A. 年轻的诗人
- B. 无辜的儿童
- C. 富贵的孩子
- D. 生活贫苦的人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愤怒
- C. 忧伤
- D. 平静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张吉的《九日同孙少参姜佥宪王参戎衡州石鼓山登高》与杜甫的《登高》均在重阳节背景下抒发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忧虑,而张吉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