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时间: 2025-01-04 11:1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凤吟》
荏苒秋光虚度,玩月池台,登高楼阁。
风传霜信,遍送晓寒侵幕。
凄凉细雨,洒窗飘户,漏永更长,枕单衾薄。
梦里惊鸿唤起,坐对寒缸,犹听晨漏残角。
先自宿酲似病,共愁造合滋味恶。
虽有丁宁语,怕旁人多口,还类金铄。
如斯情绪,戚戚怎禁牢落。
纵欲凭江鱼寄往,漫霜毫频握,几时得见,诸事都记著。
白话文翻译:
时光在秋天悄悄流逝,我在池台上玩月光,登上高楼阁。
风传来霜的消息,把清晨的寒意洒在帷幕上。
细雨凄凉,洒落窗前,飘过门口,夜深时分更是漫长,枕头薄被也显得寒冷。
梦中惊醒,仿佛有鸿雁在呼唤,我坐在寒缸旁,依稀听见晨漏的余音。
本来宿醉如同生病,愁绪与造化的滋味都令人厌恶。
即使有你温暖的言语,我却怕别人多说话,心情如同金铄般沉重。
这样的情绪,让我心中无比苦恼,难以忍受。
即使想把江鱼寄去,漫无目的地用笔握着,何时才能见到你,万事已然铭记心中。
注释:
- 荏苒:形容时间或光阴悄然流逝。
- 霜信:指霜降的迹象,象征秋冬的到来。
- 细雨:小雨,常用来表达凄凉的气氛。
- 晨漏:指清晨时分的滴水声,寓意时间的流逝。
- 丁宁:温柔的劝慰言语。
- 金铄:比喻心情沉重,难以承受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字仲明,号天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常常融合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丹凤吟》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感受到季节变迁带来的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丹凤吟》是一首以秋冬季节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时间流逝与爱情渴望的深刻感受。开篇“荏苒秋光虚度”,便给人一种岁月无情的感觉,接着通过“玩月池台,登高楼阁”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场景,令人回想起秋夜的静谧与冷清。诗中反复出现的“寒”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细雨与寒缸的意象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
诗人在此情此景中,心中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然而又因实际的困境而感到压抑与无奈。特别是“虽有丁宁语,怕旁人多口”的句子,展现了对爱情的无声挣扎与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环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荏苒秋光虚度:描写秋天的光阴悄然流逝,暗示时间的无情。
- 玩月池台,登高楼阁:表现出诗人在秋夜中对月亮的欣赏与对高处的向往,形成一种孤独的美感。
- 风传霜信,遍送晓寒侵幕: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季节的变化,渗透出寒意。
- 凄凉细雨,洒窗飘户:细雨中的孤独感愈加明显,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情绪形成对比。
- 梦里惊鸿唤起:梦中的意象与现实的呼应,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先自宿酲似病:宿醉的状态比喻内心的苦痛与无奈。
- 共愁造合滋味恶:爱情的复杂与痛苦,让人感到厌恶。
- 纵欲凭江鱼寄往:希望能够通过寄送江鱼的方式传达思念,但又无奈于现实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宿酲似病”,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 对仗:如“洒窗飘户,漏永更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传霜信”,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冬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爱情渴望的感慨,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细雨:代表孤独与凄凉。
- 寒缸:暗示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 惊鸿: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凄凉细雨”中“凄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
诗人对爱情的态度是什么? a) 愉快
b) 无奈
c) 忽略
d) 期待
答案:
- c) 秋
- b) 伤感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杨泽民《丹凤吟》:两首诗都通过月亮表达对思乡和思念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乡愁,而杨泽民则更多地呈现孤独与无奈的复杂心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