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6:13:02

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可以探寻的缝隙,我常常担心在黑暗中行动会触犯了什么机缘。恰好得到的环佩在心中引发烦恼,突然间我已踏上归途。早已忘却紫禁城中烟花的喧嚣,完全不再喜爱青山中笋蕨的丰盛。想必水村的老翁在冷笑我吧,明明争论还未结束,又开始争论起了河堤。

注释:

  • 别无:没有其他的。
  • 穴隙:缝隙,指可以探寻的地方。
  • 冥行:暗中行走。
  • 践骇机:触犯机缘,可能是指触犯了某种意外的事情。
  • 赐环:赐予的环佩,象征荣华富贵。
  • 内引:心中引起的。
  • 已西归:已经返回的意思,可能指归乡或离开繁华。
  • 紫禁:指紫禁城,象征权贵与繁华。
  • 水村翁:指水乡的老人,可能是对比作者与乡村生活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华,号湘子,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在诗歌上,他追求自然的真实表达,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入诗,描绘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荣华富贵的淡漠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出世的情绪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观察。首句“别无穴隙可钻窥”便以一种封闭感引入,暗示诗人对于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隐忧。在“恰则赐环烦内引”处,诗人通过环佩的象征,表达了荣华背后所带来的烦恼与无奈,显示出对物质生活的无所适从。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繁华,然而“都忘紫禁烟花绕”则表明了他对往昔的彻底放下,选择回归自然的宁静。最后两句“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则引发思考,水村的老翁或许是对现实的清醒与嘲讽,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深刻对比。

整首诗以忧郁的基调传达了对人生的沉思,展现出一位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无穴隙可钻窥: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探寻,暗示一种无奈与封闭感。
  2. 常恐冥行践骇机:常常担心在黑暗中行动会触犯某种机缘,体现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3. 恰则赐环烦内引:得到的荣华反而引起内心的烦恼。
  4. 俄然只履已西归:突然之间,已踏上归途,暗示对繁华的逃避。
  5. 都忘紫禁烟花绕:已然忘却繁华的紫禁城,象征对世俗生活的抛弃。
  6. 绝喜青山笋蕨肥:不再喜欢青山的丰盛,显示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7. 应被水村翁冷笑:水村的老翁或许对我这种态度感到嘲笑。
  8. 争墩未了又争矶:争论仍在继续,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无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环佩象征荣华,暗含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紫禁城、青山等意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繁华的反思与对乡村的向往,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禁城:象征着权力与繁华,代表了世俗生活的喧嚣。
  • 青山:象征自然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水村翁:象征乡村的智慧与清醒,体现出对现实的冷静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别无穴隙可钻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无奈与封闭感
    • C. 快乐
  2. “恰则赐环烦内引”中的“环”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荣华富贵
    • C. 自然
  3. 最后两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 B. 争论与无意义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诗歌多描绘田园生活,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平和;
  • 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自然的陶醉,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