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和东遨兄无题诗原韵》

时间: 2025-01-19 15:34:57

先王袖里剑光寒,不让神州一寸安。

域内赤潮摧庙阙,碑前碧血溅花环。

焚书自信过秦帝,炼铁何辞兀蜀山。

又是江南风景好,子规啼血唤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王袖里剑光寒,不让神州一寸安。
域内赤潮摧庙阙,碑前碧血溅花环。
焚书自信过秦帝,炼铁何辞兀蜀山。
又是江南风景好,子规啼血唤春还。

白话文翻译:

先王的剑藏于袖中,光芒冷冽,不容神州安宁一寸。
国内的赤潮摧毁庙宇,碑前的碧血溅洒在花环上。
焚书自信的秦帝,炼铁又何必在蜀山上固执。
又是一年江南的风景如旧,杜鹃啼血地唤回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袖里剑:比喻隐藏的武器或势力。
  • 赤潮:指暴力或动乱的现象。
  • 庙阙:庙宇和宫殿,象征国家的稳定。
  • 碧血:形容流出的鲜血,象征牺牲。
  • 焚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
  • 蜀山:指中国的山脉,这里可指代坚固的地方。

典故解析:

  • 秦帝:指秦始皇,历史上以严酷统治和焚书坑儒而闻名。
  • 子规:即杜鹃,古代诗词中常用其啼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仁德,现代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著称。其作品常结合古典与现代,对历史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反映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人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结合,表达对当下社会的忧虑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危。开篇即通过“先王袖里剑光寒”揭示了统治者的冷酷与威严,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用“赤潮摧庙阙”形象地描绘了内外困扰对国家的破坏,不仅是物理上的摧毁,更是对精神与文化的侵蚀。诗中再提及“焚书自信过秦帝”,不仅是在指责历史的教训,更是在暗示当前的社会现状。最后以“又是江南风景好”转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身处动荡,但依然渴望春天的到来,象征重生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使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与时代的交融,情感真挚且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王袖里剑光寒:暗示统治者的权威与冷酷,隐喻社会不安。
  2. 不让神州一寸安:表明国家动荡,百姓难以安宁。
  3. 域内赤潮摧庙阙:揭示社会动乱对国家根基的破坏。
  4. 碑前碧血溅花环:表现牺牲与暴力,象征着历史的伤痛。
  5. 焚书自信过秦帝:暗指历史教训,警示当代。
  6. 炼铁何辞兀蜀山:反映社会对物质与技术的执着,讽刺固执与盲目。
  7. 又是江南风景好:转折之笔,带来一丝希望。
  8. 子规啼血唤春还:用杜鹃的啼叫象征春天的归来,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袖里剑”比喻隐藏的权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增强韵律感。
  • 象征:如“子规”象征希望与重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威严。
  • 赤潮:象征动乱与暴力。
  • 碧血:象征牺牲与历史的痛苦。
  • 杜鹃: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王袖里剑”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权力与冷酷
    • C. 自然风光
    • D. 丰收
  2. 诗中“焚书自信过秦帝”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汉武帝
    • B. 秦始皇
    • C. 唐太宗
    • D. 明成祖
  3. “子规啼血唤春还”中的“子规”指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料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杜甫同样利用春天的意象表达对国家动荡与安宁的思考,反映出两位诗人在历史背景下的相似情感与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流派与风格研究》
  • 《历史与文学的交汇:诗歌中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