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时间: 2025-01-19 13:45:10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

白话文翻译:

今天晚上月亮只露出一半,看到公案(佛教用语,指修行或讨论的地方)。
临济和德山(两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仍然是迟钝的汉子。
灵隐寺这样讲道,实际上也未能真正触及。

注释:

  • 公案:佛教中用来启发思维的难题或故事。
  • 临济:指临济宗的创始人临济义玄,著名的禅宗大师。
  • 德山:指德山宣鉴,临济宗的另一位重要禅师。
  • 钝汉:指迟钝的人,通常是形容修行上未能领悟的人。
  • 灵隐:灵隐寺,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杭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崇岳,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教思想为核心,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禅宗盛行的时期。诗中通过对月亮和禅宗公案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中困惑和领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种禅意的氛围,通过“月半”这一意象,引出对禅宗大师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只露出一半,象征着事物的未尽与不完美,同时也暗示修行者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永远存在着未解之谜。接下来的“见成公案”则引入禅宗的重要元素——公案,这不仅是修行的工具,也是通向悟道的途径。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两句,既是对两位禅宗大师的尊敬,也透露出一种对修行的无奈与反思。即使是高僧大德,在面对真理时也可能感到迷茫。最后一句“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了即便在灵隐寺这样著名的道场,追求真理的过程仍然是艰难的,最终的领悟与否并非仅凭外在环境所能决定。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探索与内心的觉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朝月半,见成公案。
    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亮只露出一半,给人一种未尽的感觉。公案则象征着修行的难题。

  2. 临济德山,犹是钝汉。
    提到两位禅宗大师,表明即使他们也可能在修行中面临困惑,反映出修行路上的艰辛。

  3. 灵隐恁麽道,也是不著便。
    强调灵隐寺的教义并不能直接给人以启发,真正的领悟需要个人的努力和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半”比作修行者的领悟,象征着不完全与探索。
  • 对仗:诗中各句的结构相对工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象征:公案、月亮等意象的使用,象征着修行的道路与内心的探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修行”的艰辛与探索,强调了即使是高僧大德也难以完全领悟真理,修行是一条漫长而孤独的道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半:象征着不完美与探索的过程。
  • 公案:代表修行中的难题,启发思考。
  • 钝汉:象征着在修行中未能领悟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今朝月半”中的“月半”象征什么?

    • A. 完美
    • B. 不完美与探索
    • C. 明亮
  2. “临济德山”指的是哪两位禅宗大师?

    • A. 释迦牟尼和阿难
    • B. 临济义玄和德山宣鉴
    • C. 慧能和道信
  3. 诗中提到的“公案”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乐器
    • B. 修行中的难题
    • C. 一种食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阐述空与有的哲理,体现禅宗思想。
  • 《题临安邸》:王湾的作品,描绘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对月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月光下的思念与感伤。

两首作品都涉及月亮的意象,但主题却各有不同,前者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具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了解时代背景。
  • 《禅宗文化》:探讨禅宗的发展与影响,深入理解诗中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