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图》
时间: 2025-01-19 13: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清图
作者: 陈景融
玉树花香璧月圆,
绣衣深映色清妍。
窗涵疏影孤山夜,
人在澄光万里天。
云母帐虚沈画角,
水精帘净湿冰弦。
广寒高处应难到,
立遍阑干醉不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月夜景象。诗中提到的“玉树”与“花香”,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芬芳;“璧月圆”则暗示着明亮的月光。诗人身着绣衣,映衬出清丽的色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孤山的影子在夜色中摇曳。人在这澄清的光辉下,仿佛置身于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接着,诗人描绘了“云母帐”,透过轻薄的帘子,湿润的弦乐声在空气中荡漾。最后,诗人感叹,广寒宫高处的月亮难以抵达,但在栏杆旁,自己却因美景而沉醉,无法入眠。
注释:
- 玉树:象征美好与高洁的树木。
- 璧月:璧是美玉,形容明亮的月亮。
- 绣衣:用绣花布料制成的衣服,表示华美。
- 疏影:稀疏的影子,指月光洒落的景象。
- 云母帐:用云母制成的帐篷,轻薄而透光。
- 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窗帘,形容洁净。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景融,明代诗人,字仲明,号天池,常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但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追求,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双清图》是一首描绘月夜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夜晚。诗的前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雅、诗意的氛围。特别是“玉树花香璧月圆”,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后四句则是对这份宁静的延续与反思,诗人透过窗户,看到孤山的影子,心中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中。在“云母帐虚沈画角”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夜的静谧,也暗示了艺术与自然的交融。最后一句“立遍阑干醉不眠”,则表现出诗人因美景而陶醉,无法入眠的状态,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沉醉与渴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树花香璧月圆”:描绘月夜的美丽,营造出芬芳的气息与明亮的月光。
- “绣衣深映色清妍”:通过诗人的衣着反映出他内心的清雅与对美的追求。
- “窗涵疏影孤山夜”:通过窗户看到的月影,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人在澄光万里天”:诗人沉醉于清澈的光辉与广阔的天空,心中无限遐思。
- “云母帐虚沈画角”:描述帐篷的轻薄,透出夜晚的宁静。
- “水精帘净湿冰弦”:清新的水晶帘子与湿润的音乐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广寒高处应难到”:对月宫的向往与遥不可及的无奈。
- “立遍阑干醉不眠”:因美景而沉醉,无法入眠,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圆”,将月亮比作美玉,增强了月光的美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多对对仗的句子,如“云母帐虚沈画角,水精帘净湿冰弦”,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意象:通过“玉树”、“云母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人文情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玉树:象征高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内心的理想。
- 璧月:象征明亮与纯洁,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疏影:代表着孤独与静谧,暗示诗人在夜晚的思考与反思。
- 云母帐:象征轻盈与透明,表现出夜的宁静。
- 水精帘:象征洁净与清凉,增强了诗的清新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清图》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景融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云母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 A) 木头
- B) 纸
- C) 云母
- D) 织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赞美?
- A) 战争
- B) 自然美
- C) 友情
- D) 诗歌
答案:
- B) 陈景融
- C) 云母
- B) 自然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双清图》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而《双清图》则更加侧重于自然美的赞美与心灵的陶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