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答刘道士》

时间: 2025-01-14 07:52:06

白露蚕已丝,空林日凄清。

寥寥昼扉掩,独卧秋窗明。

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蚕已丝,空林日凄清。
寥寥昼扉掩,独卧秋窗明。
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蚕已经开始吐丝,空旷的树林里,阳光显得格外凄清。
寥寥的白昼,门窗紧闭,我独自卧于秋窗之下,光线明亮。
“宝”字的财富犹如仙药一般,羽人寄托在柴荆之间。
我长声吟唱,仿佛在想象风的驭使,恍若升入蓬莱仙境。

注释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天气渐凉。
  • 空林:指没有人烟的树林,给人孤寂之感。
  • 寥寥:稀少、孤单的样子。
  • 宝字:指财富或珍贵的事物。
  • 羽人:指神仙或道士,传说中人形的仙人。
  • 柴荆:指柴火和荆棘,常用于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生于约730年,卒于约795年),字仲明,号少华,唐代诗人,祖籍江苏,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诗风典雅,题材广泛,尤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钱起因病卧床期间,他借诗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卧疾,答刘道士》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清幽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病中孤独而又渴望超脱的心境。开篇“白露蚕已丝,空林日凄清”,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秋意的环境,孤独与清冷在此交织,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寥。

接着“寥寥昼扉掩,独卧秋窗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在窗前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立感。此时的光明似乎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光明,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

“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宝字象征着财富与追求,而羽人则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理想。最后的“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则是诗人对自由与理想境界的幻想,仿佛在病痛中仍然渴望着能够逃离现实,飞向理想的仙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从自然景物到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都渗透着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蚕已丝:描绘了季节的变迁,白露时节,蚕开始吐丝,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2. 空林日凄清:空旷的树林中,阳光显得凄清,体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3. 寥寥昼扉掩:门窗紧闭,白昼显得稀少,传达出一种封闭与孤立的感觉。
  4. 独卧秋窗明:独自卧于窗前,明亮的光线映照出一种静谧的状态。
  5. 宝字比仙药:将财富与理想做比较,表明财富在理想生活面前的无足轻重。
  6. 羽人寄柴荆:寓意人对理想生活的寄托与向往。
  7. 长吟想风驭:吟唱的声音仿佛能驭使风,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8. 恍若升蓬瀛:最后的幻想,向往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字”比作“仙药”,形象地表达了财富与理想的比较。
  • 拟人:通过“风驭”等表达自然力量的拟人化。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在病痛中深刻的孤独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对于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变化。
  • 空林:代表孤独与寂静的内心世界。
  • :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向外界的渴望。
  • 宝字羽人:分别象征财富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露”表示什么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羽人”指代什么?

    • A. 普通人
    • B. 神仙或道士
    • C. 农民
    • D. 武士
  3.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何种情感?

    • A. 兴奋
    • B. 孤独与渴望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钱起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诗歌研究论文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