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总咏》
时间: 2025-01-14 14:3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斧钁堪擎,随缘斫斸。
钢全生就令分局。
一司管刮水中金,一司管伐山头玉。
窍子方长,攀儿圆促。
头头柄柄常相逐。
劈开金母紫芒攒,判通玉祖红光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工匠在加工金属与玉石时的情景。斧头和锯子都是工匠手中能掌控的工具,随着缘分来进行切割。工匠的工具能够将钢铁化为有用的分局,一种分配和管理的方式。第一部分管理水中的金子,第二部分则负责山顶的玉石。工匠的手法灵活多变,能够随意攀爬、切割。各种工具的使用和协调,使得金属与玉石的加工相得益彰,最终劈开金母的紫色光芒,显示出玉祖的红光。
注释
- 斧钁:斧头和锯子。
- 随缘:根据机缘和条件来操作。
- 刮水中金:指在水中提取金子。
- 伐山头玉:指在山顶开采玉石。
- 窍子:指工匠的技巧和方法,形容灵活。
- 劈开金母紫芒攒:形象地描绘出切割金属时的光辉。
- 判通玉祖红光簇:说明了玉石经过加工后所呈现的美丽光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以其工艺诗著称。他生活于元代,彼时社会动荡,但同时也是商业繁荣的时期,工艺品的制作尤为兴盛。王哲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工艺的热爱与赞美,常用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来展示匠人的技艺。
创作背景
《踏莎行 总咏》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对手工艺品的需求增加,工匠的技艺受到重视。王哲以此诗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总咏》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工艺诗,展现了工匠在金属与玉石加工过程中的灵巧与智慧。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工艺术语,生动地描绘了工匠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法将金属和玉石变为美丽的艺术品。斧头和锯子的象征意义,传达出工匠对工具的掌控和对材料的尊重。诗中反复提到的“金母”和“玉祖”,不仅是对材料的称呼,也象征着工艺品的价值与美感。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工匠技艺的深刻理解与赞美。通过描绘工匠的劳动场景,诗人不仅传达了对手工艺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类创造力的钦佩。诗中展现的匠人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斧钁堪擎,随缘斫斸。
这句话强调了工匠在掌握工具时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工。 -
钢全生就令分局。
表达了工匠通过手艺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 -
一司管刮水中金,一司管伐山头玉。
描述了不同的工匠负责不同的材料,体现了分工的明确。 -
窍子方长,攀儿圆促。
形容工匠的技艺灵活多变,能够巧妙应对各种情况。 -
头头柄柄常相逐。
强调了工具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展现了工匠工作的默契。 -
劈开金母紫芒攒,判通玉祖红光簇。
最后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加工完成后材料所展现的美丽光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工具与工匠的技艺进行比喻,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使用对仗的手法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工匠劳动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赞美,反映了人类在创造与劳动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斧钁:象征着工匠的力量与技巧。
- 金母:象征着财富与价值。
- 玉祖:象征着美丽与精致。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工艺品的物质价值,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诗意呈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金母”指的是什么? A. 金子
B. 玉石
C. 工具
D. 工匠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夸张
答案
- C. 元代
- A. 金子
-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这些作品同样展现出工匠精神与自然美的结合。
诗词对比
《踏莎行 总咏》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美与工艺的追求。王哲的工艺诗更注重细节描写,而李白则透过自然景物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工艺文化》
- 《王哲研究》
以上书目可为深入理解王哲及其诗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