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村女》
时间: 2025-01-06 10:0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村女
作者: 丁澎 〔清代〕
浅碧藏鸠,乱红吹絮。
疏疏几阵催花雨。
小桥一带种桃花,
花边便是儿家住。
近水湘帘,几重春雾。
鹧鸪声里人何处。
月明偷出浣溪沙,
笑将花影同归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浅碧色的水中藏着鸠鸟,纷飞的花瓣如同被风吹散的絮。几阵春雨轻轻催促着花开。小桥旁边种着桃花,花旁就是我家居住的地方。近水的地方有湘帘,春雾弥漫,几重叠加。鹧鸪的叫声中,人又在何处呢?明亮的月光下,偷偷溜出浣溪沙,我笑着将花影带回家。
注释
- 浅碧:指浅绿色的水面。
- 鸠:指一种鸟,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乱红吹絮:形容花瓣在风中飞舞的情景。
- 催花雨:春雨如同催促花开的细雨。
- 湘帘:指湖南地区的帘子,常用来形容水边的景象。
- 鹧鸪: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象征春天的气息。
- 浣溪沙:指水边洗涤的沙子,隐喻女子的柔美和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丁澎,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描绘自然、乡村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融情于景。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花开遍野的时节,反映了乡村女子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村女》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浅碧藏鸠”、“乱红吹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午后。小桥、桃花、鹧鸪声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诗中隐含的情感也值得深思。诗人在描绘美丽风景的同时,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人间烟火的向往。尤其是“月明偷出浣溪沙,笑将花影同归去”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夜美景的享受,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结合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乡村画面,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碧藏鸠:描绘宁静的水面,映衬出鸠鸟栖息的情景。
- 乱红吹絮:春风中花瓣飞舞,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
- 疏疏几阵催花雨:春雨如同催促,暗示春天的更替。
- 小桥一带种桃花:小桥与桃花形成静谧的乡村场景。
- 花边便是儿家住:自豪地提到自家的位置,展现了对故土的眷恋。
- 近水湘帘,几重春雾:描绘了水边的春雾,渲染出朦胧的美感。
- 鹧鸪声里人何处:在鹧鸪声中,产生一种对人的思念。
- 月明偷出浣溪沙:意象中透出月光的柔美与人情味。
- 笑将花影同归去:带着笑意将花影带回,隐喻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催花的力量,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景物生动。
- 对仗:如“近水湘帘”和“几重春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乡村春景的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浅碧:象征宁静、清新。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鹧鸪: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花影: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浅碧藏鸠”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春天的花
- B. 宁静的水面
- C. 繁忙的城市
-
诗句“月明偷出浣溪沙”中的“浣溪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洗涤的沙子
- C.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鹧鸪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宁静
- B. 思念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但《踏莎行 村女》更注重人文情感,而《鹿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