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萼破前村》

时间: 2025-01-14 17:56:02

萼破前村,枝横江路。

铁心应也频凝伫。

怕愁惟恐不禁愁,宁教雪月相分付。

不测春来,难追香去。

无人知我心先误。

多情总道是东君,东君也有无情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萼破前村
萼破前村,枝横江路。
铁心应也频凝伫。
怕愁惟恐不禁愁,
宁教雪月相分付。
不测春来,难追香去。
无人知我心先误。
多情总道是东君,
东君也有无情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愁苦。前村的花朵已经凋零,枝条横跨在江路上,仿佛在向我诉说。面对这种情景,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常常停留在这里不愿离去。虽然我担心愁绪无法自禁,但我宁愿将这些忧愁倾诉给雪和明月。春天的到来是意外的,难以追寻那逝去的花香。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心中早已错失的情感。多情的人总是认为是春天的东君在引导情感,然而东君也有无情的时候。

注释

  • :指花萼,花瓣的托叶,通常用于形容花朵的状态。
  • 凝伫:凝视停留,这里形容诗人对景物的留恋和沉思。
  • 东君:指春天的东风,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春天的使者。

典故解析

“东君”是一个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春天,通常被视为万物复苏的引导者。在诗词中,东君有时也被描绘成无情的角色,反映出春天带来的变化并不总是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词的作者不详,属于宋代词作,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在此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写于春天,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的到来既带来了生机,也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这种矛盾情感在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春天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前村的花朵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失去。诗人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时,内心却无法自拔,沉浸在忧愁之中。词中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宁教雪月相分付”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倾诉对象的渴望,尽管心中有愁,也希望将这些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找一种抒发的出口。而“无人知我心先误”则揭示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周围的春意盎然,内心的纠结却无人理解。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思考,对失去的惋惜,以及对春天的复杂感情,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萼破前村:前村的花朵已凋零,隐喻生命的无常。
  2. 枝横江路:花枝横跨在江路上,描绘了景象的静谧与孤独。
  3. 铁心应也频凝伫:作者心如铁石,频频驻足,体现了内心的沉重。
  4. 怕愁惟恐不禁愁:担心愁绪无法自控,显示出对情感的无力感。
  5. 宁教雪月相分付:宁愿将这些愁苦寄托于雪月,表达了一种希望抒发情感的愿望。
  6. 不测春来,难追香去:春天的到来是意外,无法再追寻那逝去的花香。
  7. 无人知我心先误:没有人理解我的内心感受,突显了孤独与无奈。
  8. 多情总道是东君:多情的人认为是春天的东君主导情感,但也显示出东君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作情感的引导者,反映出春天带来的变化。
  • 拟人:将自然描绘得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情感的复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惋惜和对情感孤独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雪月:象征纯洁与孤独,寄托了情感的倾诉。
  • 东君:象征春天与生命力,但同时也暗示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萼破前村”中的“萼”指什么? A. 花瓣
    B. 花萼
    C. 叶子
    D. 枝条

  2. 词中“东君”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风
    B. 秋天的雨
    C. 冬天的雪
    D. 夏天的阳光

  3. “无人知我心先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忧愁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本词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但表现出的情感却更加激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使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词: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