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

时间: 2024-12-29 03:07:40

剡东溪溜合,一派贯天台。

白鸟蒙滩下,青山倚岸回。

波心晴景动,渡口晚烟开。

咫尺通沧海,千帆自去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溪
作者: 夏竦 〔宋代〕

剡东溪溜合,一派贯天台。
白鸟蒙滩下,青山倚岸回。
波心晴景动,渡口晚烟开。
咫尺通沧海,千帆自去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剡东溪与天台山的美丽景色:溪水流淌合并,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在溪水的低滩上,白鸟安静地栖息,青山环绕着岸边;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晴朗的天空,渡口处的晚烟袅袅升起;在不远处就能看到通向大海的方向,千帆在海上自由来往。

注释

  • 剡东溪:剡溪的东段,位于今浙江省,因水质清澈而闻名。
  • 溜合:形容溪水流动交汇,柔和而顺畅。
  • :贯通、贯穿,这里指溪水流入天台山。
  • 蒙滩:水面上形成的滩涂,白鸟在此栖息。
  • 倚岸:山体靠近河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亲密关系。
  • 波心:水波的中心,反映出晴天景色的变化。
  • 渡口:渡船的地方,有人们来往的繁忙景象。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上是指与大海的相对位置。
  • 千帆自去来:形容在海上往来的船只,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公度,号少川,宋代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灵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和谐统一。诗中描绘的剡东溪流与天台山的交融,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动。诗的开头描绘了溪水的流动,给人一种清新流畅的感觉,仿佛耳边能听到水声潺潺。接着,诗人通过白鸟与青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氛围,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恩惠。

“波心晴景动,渡口晚烟开”则通过对水面和渡口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最后两句“咫尺通沧海,千帆自去来”则将诗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海洋,象征着人生的无尽可能与自由,给人以希望与启迪。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运用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让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剡东溪溜合,一派贯天台:溪水在此汇合,流畅地穿过天台山,展现出自然的壮观与神奇。
  2. 白鸟蒙滩下,青山倚岸回:白鸟在滩涂上栖息,青山则依偎在岸边,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3. 波心晴景动,渡口晚烟开:水面的波光与晴天的景色交相辉映,渡口处的晚烟袅袅升起,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
  4. 咫尺通沧海,千帆自去来:不远处便可看到大海,千帆往来自由自在,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白鸟蒙滩下,青山倚岸回”,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景物更生动。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生机。
  • 白鸟:象征着纯洁与自由,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青山:象征着坚定与恒久,体现了自然的永恒。
  • 晚烟:象征着温馨与惆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千帆:象征着无尽的可能与希望,代表了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剡东溪溜合”意指: A. 溪水汇聚流动
    B. 河水湍急
    C. 山体崩塌
    D. 水流断裂

  2. “咫尺通沧海”的含义是: A. 距离遥远
    B. 与海洋接近
    C. 海水干涸
    D. 走向深渊

  3. 诗中描写的动物是: A. 白鸟
    B. 蜜蜂
    C. 鱼
    D. 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是山水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 杜甫《望岳》:描绘高山的雄伟与壮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夏竦的《灵溪》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写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水的流动与生命的活力,后者则强调山的静谧与人心的安宁,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
  • 《宋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灵溪》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