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

时间: 2025-01-01 14:26:19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匡山
作者: 李白 〔唐代〕

晓峰如画碧参差,
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
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
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
已将书剑许明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晨曦中的匡山景致,青翠的山峰如同画卷般错落有致,藤影随风摇曳,轻轻拂动着栏杆。野外的小路上,常伴随野犬前来,归家的时候,常常看到伐木的人。看那云游的客人倚靠在啼叫的猿树旁,洗钵的僧人则在失鹤的池边。不要怪我对这清幽的境界无心恋恋,我已经将书剑托付给明亮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峰:晨曦中的山峰。
  • 碧参差:青翠的山峰参差不齐。
  • 藤影:藤蔓的影子。
  • 拂槛垂:轻轻拂动栏杆。
  • 野径:乡间的小路。
  • 将犬伴:带着狗同行。
  • 带樵随:带着伐木的人一起回家。
  • 看云客:观看云彩的旅人。
  • 啼猿树:猿在树上啼叫。
  • 洗钵僧:洗涤钵盂的僧人。
  • 失鹤池:失去鹤的池塘。
  • 无心恋清境:没有心思去恋恋不舍于美好的境界。
  • 书剑:比喻志向和抱负。
  • 许明时:寄托于光明的未来。

典故解析

  • “书剑”常用于形容士人的志向,李白在这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别匡山》创作于李白游历匡山之际,这时他正处于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感慨中,诗中流露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歌鉴赏

《别匡山》以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李白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晨曦下的山峰,青翠的色彩、参差的轮廓,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接着,诗人通过藤影随风、野径伴犬的描写,展现了乡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表现得尤为融洽,伐木的樵夫和归家的行者都在这片清幽之地中生活着。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云游的客人和洗钵的僧人描绘了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李白在这里表达了对清境的依恋,虽然他已将书剑许于明时,仍不禁对这种世外桃源产生向往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境界的留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峰如画碧参差:晨曦中的山峰如画一般,青翠的色彩和不规则的形态让人感到美丽。
  • 藤影风摇拂槛垂:藤影随风轻轻摇曳,拂动栏杆,生动的描绘出自然的动感。
  • 野径来多将犬伴:乡间小路上常常有狗相伴,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自然状态。
  • 人间归晚带樵随:归家的时刻,常有伐木者随行,描绘出农村的日常生活。
  • 看云客倚啼猿树:游客倚靠在啼叫的猿树旁,看着飘浮的云。
  • 洗钵僧临失鹤池:洗涤钵盂的僧人来到失去鹤的池塘,隐含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莫怪无心恋清境:不要责怪我对这清幽的世界无心恋恋。
  • 已将书剑许明时:我已经将理想与抱负寄托于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画,增强画面的美感。
  • 拟人:藤影随风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看云客”和“洗钵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清幽境界的向往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峰: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藤影:代表了生命的柔和与自然的变化。
  • 犬伴:象征着忠诚与陪伴。
  • :代表着朴实的生活与人间的勤劳。
  • :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力。
  • :代表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书剑:象征着理想与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峰如画”意指什么?
    A. 山峰很高
    B. 山峰如同画一样美丽
    C. 山峰在晨光中消失

  2. “莫怪无心恋清境”中“清境”指的是什么?
    A. 复杂的社会
    B. 清幽的自然环境
    C. 忙碌的都市生活

  3. 诗中提到的“洗钵僧”是在做什么?
    A. 读书
    B. 洗涤钵盂
    C. 砍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2. 杜甫《登高》: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别匡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眷恋,而后者则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白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