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时间: 2025-01-19 19:50: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白话文翻译
哪里能听到秋天的声音呢?北窗外竹影摇曳。
我回首万古的心绪,却无法将其完全揽入怀中。
静坐欣赏宇宙的奥妙,浩然之气独自美丽而幽静。
白云从南山而来,正好在我的屋檐下栖息。
我懒得向唐代的诗人请教,羞于去拜访季子的占卜。
四十九年的人生,已然无法重来。
田野间的情景变得萧条,世道也在变迁。
陶渊明归隐田园,田家酒应该已经酿熟。
注释
- 翛翛:形容轻盈、悠闲的样子。
- 薄万古心:指的是历经千古的心思与感受。
- 浩然:指宽广、正直的气节。
- 白云南山:白云从南山而来,象征自由与归宿。
- 懒从唐生决:不愿意向唐代的诗人请教。
- 四十九年非:指人生短暂,四十九年已不再。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由、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写作于李白晚年,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切体悟,反映了他对秋天的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何处闻秋声”引入,立即带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愁和静谧的氛围。北窗外的竹影,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接下来的“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尽管他努力去追寻那份千古的心思,却发现它是如此难以捉摸。这种无奈与惆怅在“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中进一步突出,李白不愿意向古人请教,表现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自我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敏锐观察,“世道有翻覆”揭示了世事的变迁与无常,而“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隐田园的渴望,展现了李白内心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秋天的萧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邃,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闻秋声:诗人问秋声从何而来,表达对秋天的感知。
- 翛翛北窗竹:描绘北窗外竹子的摇曳,渲染一种悠闲的秋日氛围。
- 回薄万古心:反思自己经历的时间与心境,感到难以捉摸。
- 揽之不盈掬:表达抓住万古心思的无奈与不可能。
- 静坐观众妙:静坐欣赏宇宙的奥妙,体现内心的宁静。
- 浩然媚幽独:浩然之气充盈,独自享受这份幽静。
- 白云南山来: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自由与归宿。
- 就我檐下宿:白云在屋檐下栖息,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好。
- 懒从唐生决:对古代诗人请教的懒惰,表现一种超然态度。
- 羞访季主卜:羞于拜访占卜者,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
- 四十九年非:感叹人生短暂,无法重来。
- 一往不可复: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
- 野情转萧洒:田野间的情景变得萧条。
- 世道有翻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 陶令归去来:引用陶渊明,渴望归隐田园。
- 田家酒应熟:期待田园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南山来”比喻自由的心境。
- 对仗:如“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体现诗的韵律美。
- 排比:通过排比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敏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北窗竹: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状态。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陶令:代表隐逸与田园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处闻秋声”意指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对秋天的思考
C. 听到秋天的声音 -
“四十九年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B. 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孟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寻阳紫极宫感秋作》均表现了李白对孤独与自然的思考,前者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后者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体现出人生的哲理。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互为映衬,共同展现了李白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