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白话文翻译
自殷朝以来,天纪已经动荡不安。楚国的怀王也已昏庸无道。
夷族的羊群在田野中肆意游荡,菉葹长满了高门。
比干因劝谏而死,屈原被流放到湘水源头。
在虎口边,何人能婉转歌唱;女媭的美丽又有什么用?
彭咸早已沉没于历史长河,这些想法又能和谁倾诉呢?
注释
- 殷后:指的是殷代之后,暗示历史的动荡与延续。
- 楚怀:楚怀王,楚国的君主,因昏庸而失去国政。
- 夷羊:指夷族的羊,象征乱世中失去控制的局面。
- 菉葹:一种水草,象征繁茂而又无用的现象。
- 比干:古代忠臣,比干谏言被杀,象征正直之人遭受迫害。
- 屈平:屈原,著名的爱国诗人,被流放象征理想受挫。
-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 女媭:古代美女,象征美丽的空虚。
- 彭咸:传说中的贤者,象征被遗忘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在诗作中,李白常常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李白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历史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提到的比干与屈原,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正直与理想在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悲哀。诗的开头就以“殷后乱天纪”揭示了历史的沧桑,接着用楚怀王的昏庸来影射当时的统治者,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中提到的“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描绘了一个失去治理的世界,生动地展示了乱世的景象。最后两句,彭咸的沉没与对话的缺失,象征着理想与智慧的消逝,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李白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感悟,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殷后乱天纪”:自古以来,王朝更替,天命不再,社会动荡。
- “楚怀亦已昏”:楚国的统治者迷失方向,国家混乱。
- “夷羊满中野”:象征无序与混乱,失去管控的局面。
- “菉葹盈高门”:繁茂的水草象征着繁荣却无用的现象。
- “比干谏而死”:历史上忠臣的悲惨遭遇,象征正直之人的无奈。
- “屈平窜湘源”:屈原的流放代表着理想的破灭与追求的失落。
- “虎口何婉娈”:在危险中,何人能歌唱,表明生存的艰难。
- “女媭空婵媛”:美丽无用,暗示社会价值的扭曲。
- “彭咸久沦没”:贤者的智慧与理想被历史遗忘,表达孤独感。
- “此意与谁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无法倾诉。
-
修辞手法:
- 对仗: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诗人的情感。
- 象征:夷羊、菉葹等意象象征社会的混乱与繁茂无用。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 夷羊:象征无序的社会,失去治理的状态。
- 比干、屈平:忠臣的悲剧,代表对理想的追求。
- 菉葹:象征繁荣却无用的现象,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失望。
- 彭咸:智慧的沉没,象征被遗忘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一》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历史时期的感慨?
- A. 殷朝
- B. 唐代
- C. 楚国
-
“比干谏而死”中的比干象征了什么?
- A. 忠臣
- B. 背叛者
- C. 暴君
-
“此意与谁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孤独与无奈
- C. 快乐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在表现忧国情怀上的不同:李白的诗多为浪漫与豪放,杜甫则更为沉重与沉郁,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