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 赠孟浩然》
时间: 2025-01-19 20:0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 赠孟浩然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登上北湖亭,远远望去瓦屋山的轮廓。
天空晴朗,白露在地,才开始感受到秋风的凉意。
游子寄托于主人之下,仰视眼前的景象。
目光随飞鸿而去,渺远而不可触及。
我长叹相劝你我,何必来此吴地?
听说这里有位贞义的女子,振兴了溧水湾的穷苦。
眼前的清光明亮,白日如同披上了美丽的容颜。
高大的坟茔五六座,巍峨如猛虎栖息。
遗留的迹象遮蔽着九泉,芳名流传千古。
当年子胥乞讨时,这位女子为他倾洒饮水。
她把宿怨化解,进而击打楚王。
在这凛冽的天地间,她的名声如霜般冷冽。
壮汉或许未能抵达,十步有九步在太行山。
我与你一同拂衣而去,万里翱翔于天际。
注释:
- 北湖亭:指代北湖附近的亭子,是诗人登高望远的地方。
- 瓦屋山:地名,指代远方的山峰。
- 白露:秋季的节气,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 飞鸿:指代大雁,象征远行。
- 贞义女:指有贞操和义气的女子,传说中以美德闻名。
- 子胥:指伍子胥,春秋时期的名将,曾因遭陷害而乞食。
- 楚王:指楚国的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情感奔放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与同旅人在游览溧阳北湖时,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古代英雄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湖亭的自然景致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尤其是“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梦想的追求和对现实时空的感慨。此外,诗中通过“贞义女”与“子胥”的典故,传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共鸣。
从诗的结构来看,前半部分描绘自然景色,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人物的追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李白在诗中表现出的豪情壮志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理想与真理,体现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诗人清晨登高,俯瞰远方的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通过天气变化表现季节的更替,带来思考。
-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游子寄托于主人之下,抒发孤独感。
-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表达对游子之旅的感慨和劝勉。
-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提到古代女子,强调忠诚与义气。
-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描绘清晨的美丽景象,表现诗人的心境。
-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历史的遗迹,象征着英雄的风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日如披颜”,将日光比作美丽的容颜,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鼓励,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北湖亭:象征着高远与希望。
- 飞鸿:象征着追求与理想。
- 贞义女:象征忠诚与美德。
- 高坟:象征历史的沉淀与英雄的遗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瓦屋山”象征着什么?
- A. 远方的梦想
- B. 诗人的家乡
- C. 历史遗迹
- D. 朋友
-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中的“披颜”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容颜
- B. 晴朗的天空
- C. 早晨的露水
- D. 秋风的凉意
-
诗中的“贞义女”是谁?
- A. 诗人的情人
- B. 伍子胥的救助者
- C. 历史人物
- D. 诗人的母亲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的诗风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奔放,王维则更注重宁静、淡远的意境。两者在情感表达与自然描写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