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的江边村庄小路上,春风中花瓣在空中飘舞。
轻烟在水边袅袅升起,竹林里阳光静静洒下。
田里的农夫们都已外出,邻里间的喧闹声不曾打扰。
这偏僻的地方,熟悉的人都已不在,连鸡犬也忘记回家。
注释:
- 寒食:指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通常吃冷食。
- 江村路:指江边的乡村小路,表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
- 风花:春天的花在风中飞舞,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汀烟:水边的烟雾,通常是晨雾或湿气。
- 竹日:竹林中的阳光,表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
- 田父:田里的农民,指务农的人。
- 邻家:邻居的家庭,暗示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 地偏:偏僻的地方。
- 相识尽:熟悉的人都已离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苦痛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寒食》创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正值唐朝社会动荡之际。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杜甫的《寒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寒食节的背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开篇的“寒食江村路”立刻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清新宜人的春日景象,接着通过“风花高下飞”描绘出花瓣在春风中飞舞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人际关系的疏离感。田父的离去与邻家的喧闹,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的忙碌。最后一句“鸡犬亦忘归”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淡漠。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掺杂着对人情冷漠的反思,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也唤起对失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江村路: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暗示着节日的氛围。
- 风花高下飞: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轻松的气氛。
- 汀烟轻冉冉:水边的轻烟暗示着宁静的生活,但也略带孤寂。
- 竹日静晖晖:阳光透过竹林,象征着温暖与安宁。
- 田父要皆去:田里的农民都外出,暗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 邻家闹不违:邻居的喧闹并未影响彼此的生活,增添了一种孤独的感觉。
- 地偏相识尽:偏僻的地方,熟悉的人都已离开,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 鸡犬亦忘归:连家畜都忘记回家,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疏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鸡犬亦忘归”赋予动物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风花”和“汀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揭示了在美好春光下隐含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人情的冷漠以及生活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节日与传统,同时暗示着生活的常态。
- 江村:代表着诗人的故乡与归属感。
- 风花: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汀烟: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竹日:象征光明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田父要皆去”中的“田父”指的是什么人?
- A. 儿童
- B. 农民
- C. 商人
-
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 B. 杜甫
- B. 农民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社会动荡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国家的悲剧。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编》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