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
时间: 2025-01-01 13:0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羌村》
——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边的羌村,夕阳映照下的广阔平地。柴门外,鸟雀鸣叫,远道而来的归客终于回到故乡。妻子和孩子们惊讶于我还活着,擦干眼泪显得既惊喜又担忧。经历动荡的岁月,能够平安归来真是偶然。邻居们坐在墙头,感慨不已,叹息连连。夜深时分,我与家人对坐烛光下,恍若做梦。年岁渐长,生活艰辛,回到家中却少了欢愉。小儿紧紧依偎在膝旁,生怕我再离去。回忆往昔,追逐凉爽时光,绕着池边的树木。北风萧萧,心中百般忧虑。幸好知道丰收的禾黍,心中稍感安慰。如今可以慢慢品尝,借酒消愁。鸡群在喧闹,客人到来时鸡犬相争。驱赶鸡群上树,开始听到敲打柴门的声音。村里的老人们,询问我远行的事迹。手中各自拿着酒壶,倾倒浑浊的酒再调清。不要嫌酒味淡薄,田地里无人耕作。兵戈尚未平息,孩子们都被征去。请为这些老人歌唱,艰难的生活让我感到深深愧疚。歌唱完毕,仰天长叹,四周的人都泪流满面。
注释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景色壮丽。这里指西边的云彩。
- 柴门:家中的门,通常用柴木搭建。
- 妻孥:妻子和孩子们的统称。
- 世乱遭飘荡:指经历战乱而漂泊不定的生活。
- 倾榼:倾倒酒壶,多指倒酒。
- 黍地:指种植黍米的田地。
- 儿童尽东征:指战争使得孩子们都被征召去打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厚的历史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著称,作品涉及政治、军事、民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羌村》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与战乱后,回归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无奈。
诗歌鉴赏
《羌村》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的诗,展现了杜甫对个人、家庭与社会的深切思考。诗中开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配合日落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接着,诗人通过对妻子与孩子反应的描写,展现了归乡的喜悦与家庭团聚的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国家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诗人感受到世事无常,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的邻里情谊、家庭温情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对儿童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切。最后,杜甫呼唤老人们歌唱,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认知和情感的共鸣,结尾时的泪水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欢聚的喜悦,又有对苦难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描绘西天的赤云和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乡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归客的到来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妻子和孩子们既惊讶又感动,流下了泪水,体现了对重逢的复杂感情。
-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回顾自己的经历,感慨能活着回家实属不易。
-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邻居们感慨而叹息,显现出大家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战乱的感伤。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夜深时分,烛光摇曳,似乎在梦中与家人重聚。
-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年纪已大,生活艰难,回家却缺少欢声笑语。
-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小儿子紧紧依偎在膝旁,表现出对父亲再次离去的恐惧。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暗示内心的情感,如“赤云西”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 拟人:如“柴门鸟雀噪”,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主题思想
《羌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个人在国家动荡中的无奈与困惑,表现了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人道主义的情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云:象征着希望与归属,映照出夕阳下的壮美。
- 柴门: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亲切,归属感的象征。
- 娇儿:象征着未来与希望,体现了对家庭的珍视。
- 北风:代表着生活的艰辛与困惑,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杜甫的《羌村》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自然景观
B. 战乱与家庭
C. 友谊与爱情
D. 个人奋斗 -
填空题:诗中“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描写了_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儿童尽东征”表达了对儿童被征召的_____(同情/漠然)。
答案
- B
- 乡村生活的热闹景象。
- 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羌村》VS《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乱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但《羌村》更侧重于个人的归属感与家庭情感,而《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愤。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献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