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
时间: 2025-01-04 09:1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
——杨万里 〔宋代〕
看尽徽苏谱与园,
牡丹未见粉丝君。
春罗浅染醋红色,
王板蹙成裙摺纹。
头重醉余扶不起,
肌香淑处澹仍芬。
老夫生有栽花癖,
客里相看为一醺。
白话文翻译:
看遍了徽州和苏州的牡丹花,
却未见到这位丝头粉红的牡丹。
春日的轻罗轻轻染上了醋红色,
王板的裙子上折出精美的纹路。
头重的花使我醉得无法扶起,
那肌肤的香气在幽静处依旧芬芳。
我这个老头子生性喜爱栽花,
在客人的眼中,我仿佛是醉意朦胧。
注释:
字词注释:
- 徽苏:指徽州和苏州,均为著名的文化和花卉产地。
- 丝头粉红:一种特定颜色的牡丹,形容其娇嫩的花色。
- 醋红色:一种淡红色,形容春天的纱罗轻薄的色调。
- 王板:可能是指一种裙子,或特指某个名花的名字。
- 扶不起:形容醉得无法直起身来。
- 肌香淑处:形容花香四溢的地方。
典故解析:
-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象征着富贵、繁荣,常被称为“花王”。
- 栽花癖: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热爱,反映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自然、花卉特别钟爱的时刻,反映了他与友人游历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是一首描写牡丹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春日花景图。诗人开篇即提及徽苏两地,展示了他游历的广泛与对牡丹的期待。然而,尽管他看遍了名园,却依然未见那种特别的粉红牡丹,显现出一种失落与期待。
接下来的描写中,春天的轻薄罗衣与醋红色的相映成趣,展现出春天的柔美与生机。同时,诗人以“头重醉余扶不起”的形象,传达出对花的迷醉与陶醉,也隐喻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最后两句,诗人坦诚自己对花卉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温暖的自嘲与真实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呈现出诗人对春日与花卉的热爱,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尽徽苏谱与园:诗人游历了徽州和苏州的园林,见过许多牡丹。
- 牡丹未见粉丝君:但是却没有见到那种特定的丝头粉红牡丹,表达了期望和失落。
- 春罗浅染醋红色:描绘春天的轻薄罗衣染上了淡淡的醋红色,形象生动。
- 王板蹙成裙摺纹:王板的裙子上形成了精美的褶皱,增添了女子的妩媚。
- 头重醉余扶不起:诗人因醉酒而无法自持,象征着对美的沉迷。
- 肌香淑处澹仍芬:即使在幽静处,花香依旧弥漫,展现出牡丹的魅力。
- 老夫生有栽花癖:诗人自称是一位热爱栽花的老者,反映个人情趣。
- 客里相看为一醺:在朋友眼里,自己似乎是醉意浓浓,表现出对美的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颜色比喻为特定的颜色,增强了生动性。
- 拟人:通过“醉余扶不起”表现出花的魅力,赋予花以情感。
- 对仗:如“头重醉余”和“肌香淑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诗人对花卉的执着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繁荣,寓意美好的生活。
- 春罗:春天的轻薄衣物,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醉:代表沉迷于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两地是哪些?
- A. 北京和上海
- B. 徽州和苏州
- C. 成都和西安
-
“头重醉余扶不起”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疲惫
- B. 陶醉
- C. 悲伤
-
诗中提到的“丝头粉红”是指什么?
- A. 一种牡丹
- B. 一种饮品
- C. 一种衣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牡丹描写与李白的《庐山谣》中对自然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美的追求,但杨万里更侧重于花卉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关注自然的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