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夜梦中作》

时间: 2025-01-04 12:34:00

征行过孤垒,寂寞已千年。

马病霜菅瘦,狐鸣古冢穿。

烟尘身欲老,金石志方坚。

零落英雄尽,何人共著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行过孤垒,寂寞已千年。
马病霜菅瘦,狐鸣古冢穿。
烟尘身欲老,金石志方坚。
零落英雄尽,何人共著鞭?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边塞行军,已是千年的寂寞。
马匹因霜冷而瘦弱,野狐在古墓旁鸣叫。
烟尘弥漫让我感到年华苍老,
但我心中的理想却如金石般坚固。
英雄已然消逝,难道还有谁能同我共奏战歌?

注释:

  • 征行:指出征、行军。
  • 孤垒:孤独的边防哨所。
  • 霜菅:秋霜侵袭,形容马匹瘦弱。
  • 古冢:古代的坟墓。
  • 烟尘:战争或行军时产生的烟尘,象征岁月的流逝。
  • 金石志: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志向。
  • 零落:消散、凋零。
  • 著鞭:指挥战马的动作,象征征战。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英雄尽”,可能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曾经的勇士和英雄,如古代的将领、名将等,他们在岁月的冲刷中逐渐被遗忘。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英雄的消逝与自身坚定的志向,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人。其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涉及诗、文、词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最为人所称道。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的晚年,经历了许多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失意。诗中表达了他在行军途中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坚守,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不屈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五月七日夜梦中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透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陆游展现了他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诗的开头便以“征行过孤垒”引入,宁静的夜晚与孤寂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身处边塞的孤独与寂寞。接着,诗人通过对马匹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因战事而带来的疲惫感,同时“狐鸣古冢”的意象又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仿佛是在提醒读者那些曾经的英雄已不复存在。

在后半部分,陆游通过“烟尘身欲老,金石志方坚”这一句,表达了尽管身体因岁月而衰老,但内心的理想与抱负依然坚定,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最后,诗人以“零落英雄尽,何人共著鞭”揭示出一种孤独感,英雄的消逝使得他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显得格外孤单,然而这份孤独也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深邃的历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他晚年诗歌创作中的一篇代表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征行过孤垒”:描绘了边塞行军的环境,表现出孤独。
    • “寂寞已千年”:时间的流逝加深了这种寂寞感。
    • “马病霜菅瘦”:通过马的状态反映出环境的恶劣和艰辛。
    • “狐鸣古冢穿”:用狐鸣暗示历史的沉重与哀伤。
    • “烟尘身欲老”:烟尘象征着战争,身体的疲惫感。
    • “金石志方坚”:比喻内心理想的坚定。
    • “零落英雄尽”:历史英雄的消逝,感慨世事无常。
    • “何人共著鞭?”:对同行者的渴望与孤独感的强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比作“金石”,形象生动。
    • 拟人:用“狐鸣”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孤独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 孤垒:象征孤独与边界,反映出诗人身处的环境。
  • 马病:代表战争的艰辛与对生命力的消耗。
  • 古冢:象征历史的沉重与英雄的消逝。
  • 烟尘:象征岁月流逝与战争的残酷。
  • 金石志:代表坚定的理想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垒”指的是什么?

    • A. 无人居住的地方
    • B. 边防的哨所
    • C. 古代的城堡
  2. “马病霜菅瘦”中“霜菅”指的是什么?

    • A. 秋霜的影响
    • B. 冬天的寒冷
    • C. 马的食物
  3. 诗中提到的“零落英雄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英雄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战争的厌倦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陆游的《五月七日夜梦中作》与王昌龄的《出塞》都描绘了边塞的生活和战士的心境。陆游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历史的思考,而王昌龄则更强调边塞的壮丽与战斗的豪情。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