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虫十二章 其六》

时间: 2025-01-19 20:47:45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白话文翻译:

在野兽中,刀枪声怒吼不已;而鸟儿在捕捉的罗网中哀鸣不止。羔羊为何被迫闭口无言,竟在屠宰门前死去时没有一声哀鸣。

注释:

  • 兽中:指的是野兽之间。
  • 刀槍:指杀戮时使用的武器,象征暴力。
  • 罗弋:指捕鸟的网和箭,暗指鸟被捕获。
  • 羔羊口在何事:羔羊虽然在场,却不知为何被杀,反映出无辜者的悲惨。
  • 闇死:形容在黑暗中死去,暗示屠杀的隐蔽和残酷。
  • 屠门:指屠宰场的门,象征着死亡的来临。
  • 无一声:指羔羊的死没有声音,象征着无辜之苦。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兽和鸟常被用作象征,兽代表力量和暴力,鸟则象征自由与生命。羔羊作为无辜的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被迫害的弱者。在这首诗中,屠杀的场景让人想起了许多关于战争与屠戮的历史典故,彰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白居易的诗歌通常反映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禽虫十二章》是白居易的一组诗作,此诗是其中的一章,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残酷和生命无辜的深刻思考。唐代正值盛世,但社会矛盾与战争频繁,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暴力与死亡的无奈和抗议,展现了他对弱者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暴力和无辜者的命运。开头的“兽中刀鎗多怒吼”描绘了一幅充满杀戮气息的场景,刀枪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紧接着“鸟遭罗弋尽哀鸣”,则转向了那些在暴力中受害的生灵,鸟儿的哀鸣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助与悲惨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羔羊在屠宰场前的沉默,象征着那些无辜者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暗示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诗中没有直接的指责,却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悲剧感。

整体而言,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界动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残酷,表达了对暴力的反思和对生命的珍视。诗歌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兽中刀鎗多怒吼:描绘出兽类之间因争斗而产生的暴力,刀枪的声音象征着战争与杀戮。
  2. 鸟遭罗弋尽哀鸣:鸟儿在捕猎中无助的哀鸣,显示出生命的脆弱与被压迫的状态。
  3. 羔羊口在缘何事:羔羊虽然存在,但却无法发声,暗示了无辜者的沉默与痛苦。
  4. 闇死屠门无一声:在屠宰门前,羔羊的死去没有声音,象征着对生命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兽与鸟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不同生命的境遇。
  • 拟人:动物的哀鸣赋予了生命的情感,使得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象征:羔羊作为无辜者的象征,引发对社会暴力的深思。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暴力与无辜者的命运展开,探讨了在战争与屠杀中,生命的脆弱与残酷。通过生动的意象,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无情与冷漠,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暴力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暴力与力量。
  • :代表自由与生命的脆弱。
  • 羔羊:无辜者的象征,代表社会中被忽视与惨遭迫害的弱者。
  • 屠门:死亡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刀槍”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暴力 C. 美好 D. 自然
    答案:B

  2. “羔羊口在缘何事”这句表达了什么? A. 羊会说话 B. 羊不知为何被杀 C. 羊非常快乐 D. 羊在唱歌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屠门”代表了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生活的乐趣 C. 死亡的来临 D. 自由的象征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对生命的影响。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与杜甫《春望》均通过对生命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与无奈。白居易侧重于动物的无辜,而杜甫则通过人类的眼光更直接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两者都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