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隐者》

时间: 2025-01-19 21:41:20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

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隐者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
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情景:茅草堂前长满了薇蕨,屋内炉火温暖,轻薄的衣服正适合春天的气候。醉酒后,梦中游历楚山,醒来时听见春天鸟儿的鸣叫。茶树在溪水旁显得绿意盎然,煮药的石泉水清澈透亮。诗人不再关心人间的纷扰,心中无忧,安然度过此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隐者的居所。
  • 薇蕨: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象征自然的清新。
  • :指皮衣,常在寒冷时穿着。
  • 楚山:指楚地的山,也常用来代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春鸟声:春天鸟叫的声音,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采茶:摘取茶叶,代表隐者的生活乐趣。
  • 煮药:指泡制药物,隐者的修身养性之道。
  • 忘机:不再计较世俗事物,心境清净。

典故解析:

“楚山”常指楚地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隐者的生活常与自然相伴,强调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廷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尤其以七律和乐府闻名。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赠隐者”写于温庭筠晚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向往隐士生活,渴望逃避尘世纷扰,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赠隐者》展现了温庭筠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间纷争的超脱。开篇以茅堂和薇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紧接着,炉火的温暖和轻薄的衣物暗示着隐者生活的舒适与惬意。醉后的楚山梦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朦胧的幻境,体现出隐者的自由灵魂。

诗中“觉来春鸟声”反映了隐者与自然的深刻联系,春鸟的鸣叫似乎在唤醒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感知。接下来的“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则具体描绘了隐者日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清澈的泉水和绿意盎然的茶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纯净。

最后一句“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更是诗的高潮,表达了隐者对世事的完全超脱与无欲无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美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堂对薇蕨:描绘隐者的住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 炉暖一裘轻:表达隐者生活的安逸与舒适。
  3. 醉后楚山梦:表现隐者的梦境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4. 觉来春鸟声:唤醒隐者对春天生机的感知。
  5. 采茶溪树绿:具体展现隐者的日常活动与自然的亲密。
  6. 煮药石泉清:象征隐者的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和。
  7. 不问人间事: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8. 忘机过此生:最终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增添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如“春鸟声”“溪树绿”展现隐者生活的美好。
  • 比喻:用“楚山梦”表达隐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间纷扰的超脱,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堂:象征隐者的简单生活。
  • 薇蕨: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命力。
  • 春鸟声:象征生机与希望。
  • 溪树绿:体现自然的美丽和隐者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赠隐者》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温庭筠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楚山梦”是指什么?

    • A) 现实中的山
    • B) 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C) 隐者的工作
    • D) 醉酒后的幻想
  3. “不问人间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人世间的关心
    • B) 对世俗的超脱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温庭筠
  2. B) 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3. B) 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赠隐者》和王维的《山中杂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温庭筠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