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时间: 2025-01-19 14:5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得罪岂怨天,以愚陷网目。鲸鲵未翦灭,豺狼屡翻履。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遥欣克复美,光武安可同。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回舆入咸京,席卷六合通。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一朝让宝位,剑玺传无穷。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弋者何所慕,高飞仰冥鸿。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壮与希望的场景。诗人感慨于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坎坷。黄口小儿如鱼服般被人利用,得罪了权贵却不知天命。鲸与鲵尚未被尽灭,豺狼又屡屡翻身。身为楚国的囚徒,何时才能在秦庭痛哭?我曾遭遇两位明主,却又被迁逐。离开故土的愁苦如夜郎般沉重,投身于荒山野谷。半路上大雪覆盖,孤独如鸟出笼。遥望胜利的希望,光武帝的伟业又有何等相似。天子巡游剑阁,储君守卫扶风。高举袖子朝北辰,心怀天下英杰。胡人军队从月窟而出,雷声轰鸣于关东。左扫右拂,迅速收复洛阳宫。归舆入咸京,席卷六合通。叱咤风云,开创帝业,手中成就天地伟业。大驾返回长安,转眼再度相遇。一朝让位于他,剑与玺无尽流传。愧疚于自己无能,谁在意这位老翁。猎者所向往的,何以高飞仰望苍天。弃剑求道,学习炼丹,双玉童在炉边。寄语息夫子,岁末时节应当升起方蓬。
注释:
- 黄口: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形象地比喻被人利用。
- 白龙乃鱼服:意指有着白色龙鳞的鱼,暗示被强权所控制。
- 鲸鲵:指的是大鱼,象征着未被征服的力量。
- 楚地囚:暗指被囚禁在楚国。
- 光武:指的是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
- 剑阁:地名,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 扶风:地名,指代东汉王朝的势力。
- 咸京:古代的都城,象征着繁荣的国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作品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权力的观察,表达了对明主的渴望以及对失去故国的悲哀。诗中充满了斗志与希望,尤其在描绘光武帝的伟业时,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他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情感波动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此外,诗中使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使得整体作品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口为人罗:小孩子被人利用,暗示无辜与悲哀。
- 得罪岂怨天:意指遭遇不幸时不应怨天尤人。
- 鲸鲵未翦灭:象征着尚未被征服的力量。
- 悲作楚地囚:感叹自己的失落与被囚禁的命运。
- 遥欣克复美:希望未来能恢复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被利用的鱼,形象生动。
- 对仗:如“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
- 夸张:如“叱咤开帝业”,突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李白作为诗人的理想主义和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口:象征无辜的年轻一代,被权力所利用。
- 鲸鲵:象征未被征服的力量,隐喻对未来的希望。
- 光武:象征着开创盛世的伟大人物,寄托了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黄口为人罗”的意思是?
- A. 孩子被人利用
- B. 孩子无辜
- C. 孩子聪明
- D. 孩子快乐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多表现个性与豪情,而杜甫则多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两者的诗风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