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1-04 09:1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
作者: 谢榛 〔明代〕
和戎共拟静边声,
抗疏谁当悉虏情。
燕地去秋曾几战,
汉家今日更多兵。
春城雨后寒逾重,
曙角风前怨未平。
直北烟尘时极目,
乌鸢飞入亚夫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边境局势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思考。诗中提到和亲的声音与抗敌的决心,反映出对敌情的了解与忧虑。燕地经历过几次战斗,而汉朝如今却集结了更多的军队。春天的城市在雨后变得更加寒冷,黎明时的风中,怨恨之情仍未平息。远眺北方的烟尘,乌鸢飞入了敌军的营地,象征着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
注释:
字词注释:
- 和戎:和亲,指与敌国和睦相处。
- 共拟静边声:共同商议静默边境的声音,暗示对和平的期盼。
- 抗疏:抗拒的意思,暗指对敌的抵抗。
- 悉虏情:了解敌情。
- 燕地:指燕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今河北一带。
- 汉家:指汉朝,表示国家的军队。
- 春城:春天的城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同时也暗含忧虑。
- 曙角:即黎明前的时刻。
- 乌鸢:乌鸦,常象征不祥之物,飞入敌营暗示战争的威胁。
典故解析:
- 亚夫营:亚夫是指汉朝的名将,提及其军队,表明战争的紧张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云卿,号松壑,晚号松江,擅长诗歌和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边塞为题材,作品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境动乱之时,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诗人借春日的景象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反映出对家国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春日即事》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国家和边境局势的忧虑。诗的开头便通过“和戎共拟静边声”引出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春雨后的寒冷和远望北方烟尘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迫感。整首诗不仅有着鲜明的边塞特征,更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最后“乌鸢飞入亚夫营”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象征着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人们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戎共拟静边声:表现出希望与敌人和睦相处的愿望。
- 抗疏谁当悉虏情:探讨对敌情的了解与应对的责任。
- 燕地去秋曾几战:回顾历史,强调战斗的频繁。
- 汉家今日更多兵:指出如今的战争准备更加严阵以待。
- 春城雨后寒逾重:用春雨后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 曙角风前怨未平:即便是新的一天,过去的怨恨仍未消弭。
- 直北烟尘时极目:远眺北方的战烟,暗示战争的临近。
- 乌鸢飞入亚夫营:乌鸦的出现象征着不祥,预示着战争的威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和戎共拟静边声,抗疏谁当悉虏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乌鸦象征战争与不祥,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忧虑,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反复与人性的复杂,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也暗藏忧虑。
- 烟尘:代表战争与动乱的象征。
- 乌鸦:不祥之物,暗示战争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财富
- D. 名声
-
“乌鸢飞入亚夫营”中的“乌鸢”象征着什么?
- A. 吉祥
- B. 战争
- C. 春天
- D. 和平
-
该诗中提到的“汉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D. 汉朝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边塞,但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情。
- 高适《别董大》:关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评传》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