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时间: 2025-01-14 12:23:01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

浦静沉碑欲辨文。

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汉江
嶓冢去年寻漾水,
襄阳今日渡江濆。
山遥远树才成点,
浦静沉碑欲辨文。
万里朝宗诚可羡,
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
又作波涛随伍员。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嶓冢山下寻访水流,
今天在襄阳渡过汉江。
远山的树木仅能看出一点,
江边静谧的沉碑让人想辨认其文字。
万里朝圣的旅程实在让人羡慕,
百川水流汇聚却难以分辨。
鲵鱼和鲸鱼归穴东海溢出,
又如波涛汹涌随伍员而来。

注释:

  • 嶓冢:山名,位于今湖北省。
  • 漾水:水面波动的样子。
  • 襄阳:古城名,位于今湖北省。
  • :古字,意为渡口。
  • 浦静沉碑:指江边的水面平静,沉默的石碑。
  • 朝宗:指向宗庙朝拜,表示朝圣之旅。
  • 百川流入:形容水流汇聚,难以辨别具体的来源。
  • 鲵鲸:指两种水生生物,象征水的浩瀚。
  • 伍员: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子容,号微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以诗、文、词兼擅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情、风景,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稹出使东川的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对朝圣旅程的羡慕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渡汉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诗人在渡汉江的过程中,不仅看到眼前的美景,还引发了对人生、旅途的深思。开头两句以嶓冢山的水流引入,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反思。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远山和静谧的江边沉碑,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宁静。诗中“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虽有千里朝圣之路,但人生的方向与归属却常常模糊不清。最后两句提到鲵鲸与伍员,巧妙地用历史典故来增强诗的厚度,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慨,波涛汹涌又似乎与自身的命运相连。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嶓冢去年寻漾水”,描绘了去年在嶓冢山下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第二句:“襄阳今日渡江濆”,回到现在,表明了诗人正在渡江,带有一种行旅的情感。
  • 第三句:“山遥远树才成点”,通过远景描绘,表现出空间的广阔与遥远。
  • 第四句:“浦静沉碑欲辨文”,通过静谧的江边意象,传递出一种沉思与难以辨识的情感。
  • 第五句:“万里朝宗诚可羡”,表达了对朝圣旅程的向往和羡慕。
  • 第六句:“百川流入渺难分”,形象地展现了人世的复杂与不可分辨。
  • 第七句:“鲵鲸归穴东溟溢”,借助自然界的生物与现象,引入历史的回响。
  • 第八句:“又作波涛随伍员”,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结合,表现了对命运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朝圣,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万里朝宗”和“百川流入”,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与历史的意象,增强诗的深度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渡汉江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汉江:象征流动的时间和生命的旅程。
  • 嶓冢山:代表过去的追忆。
  • 沉碑: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不可辨识。
  • 鲵鲸: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回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嶓冢”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北
    • B. 四川
    • C. 河南
    • D. 山西
  2. “万里朝宗”的意思是?

    • A. 千里之外
    • B. 远道而来的旅程
    • C. 近距离的拜访
    • D. 简单的旅行
  3. 诗中提到的伍员是谁?

    • A. 魏国的王
    • B. 春秋时期的人物
    • C. 唐代的诗人
    • D. 现代的作家

答案

  1. A. 湖北
  2. B. 远道而来的旅程
  3. B. 春秋时期的人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元稹的《渡汉江》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前者侧重自然与旅途,后者则强调爱情与历史的交织,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人生不同层面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