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作者:吴子孝 〔明代〕
纤云尽卷天如水,芦荻风残。
松竹霜寒,更看前溪月满山。
画船红烛金尊酒,子夜歌阑。
缓吹轻弹,得意人生且尽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细腻的云彩消散,天空如同流水般清澈;芦苇荡在风中,留下残余的凉意。
松树竹子在霜寒中显得凄冷,更加映衬出前溪的明月洒满山间。
画舫上点燃了红色蜡烛,金色的酒杯在手;正值子夜,歌声渐渐停歇。
轻声吹奏,轻轻弹拨,得意的生活中尽情欢娱。
注释:
- 纤云:形容细薄的云彩。
- 芦荻:指芦苇,常生于水边,象征秋冬的萧瑟。
- 松竹: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 画船:装饰华丽的小船。
- 红烛:指点燃的蜡烛,象征温暖和浪漫的氛围。
- 金尊酒:金色的酒杯,暗示奢华的饮酒场景。
- 子夜:指午夜,象征着夜深人静时的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吴子孝,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
创作背景: 《采桑子》写于明代社会相对富裕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欢愉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以清新优雅的语言描绘了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欢乐的珍惜。诗的开头,"纤云尽卷天如水",以细腻的云朵和清澈的天空为起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然而,随着"芦荻风残"的出现,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接着,"松竹霜寒"则将这一情绪进一步深化,暗示着寒冷与孤寂。
但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画船红烛金尊酒"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热闹的夜宴场景,展现了人们在子夜时分的欢庆与乐趣。这里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有伤感又有欢愉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得意人生且尽欢"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传达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纤云尽卷天如水":描绘天空的清澈和云彩的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芦荻风残":秋风吹拂,芦苇摇曳,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萧瑟。
- "松竹霜寒":松树和竹子在霜寒中显得更加冷清,象征着孤独。
- "更看前溪月满山":月光洒满山间,虽则是孤独的景象,却又有一种宁静的美。
- "画船红烛金尊酒":描绘夜晚的欢宴,气氛温馨而奢华。
- "子夜歌阑":子夜时分,歌曲渐停,暗示时间的流逝。
- "缓吹轻弹,得意人生且尽欢":轻声吹奏乐器,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如水”将天空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松竹霜寒”和“画船红烛”,形成了美妙的对仗。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间欢乐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在短暂生命中应享受眼前的快乐和美好。
意象分析:
- 纤云:象征自由与轻盈,暗示人生的短暂。
- 芦荻:代表着孤独与哀愁,表现了自然中的萧瑟之感。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诗人内心的坚强与清高。
- 画船、红烛、金尊酒:象征着生活的奢华与浪漫,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云尽卷天如水”中的“云”指的是: A. 云彩
B. 雾气
C. 烟雾 -
“画船红烛金尊酒”中的“红烛”象征: A. 温暖的家庭
B. 浪漫的夜晚
C. 生命的脆弱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享受人生的乐趣
B. 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吴子孝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吴子孝更倾向于描写景色的细腻,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作者:张伟)
- 《古诗词赏析》(作者:李明)
- 《诗词天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