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14 16:37:26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

谁信他生。

缥渺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曾何济,知有飘零。

毕竟飘零。

便是飘零也感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作者:黄侃

今生未必重相见,
遥计他生。
谁信他生。
缥渺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曾何济,
知有飘零。
毕竟飘零。
便是飘零也感卿。

白话文翻译

今生未必还能重逢,
遥远地算计着来世。
谁会相信来生呢?
那缥缈而缠绵的情感。
当初的留恋又有什么用呢,
知道那只是飘零。
毕竟是飘零,
即便是飘零也依然牵挂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相见:再次相见。
  • 遥计:遥远地计算或期盼。
  • 缥缈:形容轻柔、虚幻的样子。
  • 缠绵:形容情感深厚,难以割舍。
  • 留恋:对过去事物的不舍。
  • 飘零:形容无根漂泊,或指离散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他生”暗指来世、前生的轮回思想,表现了对生死、情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年-1936年),字仲明,号惕庵,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创作。他的诗风追求自然、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

创作背景

创作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交织,诗人通过回忆与感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人用“今生未必重相见”开篇,直接点出对未来相逢的渺茫,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宿命感。随后的“遥计他生”,则引入了轮回与异世的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缥缈缠绵一种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那种细腻而又难以捉摸的情感,令人心生向往又无从把握。“当时留恋曾何济”中,诗人自问自答,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似乎在感叹那些美好时光的无可挽回。

最后,诗人以“便是飘零也感卿”结束,表达了即便命运多舛、情感漂泊,也依然对爱人的深切挂念。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生未必重相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是多么不确定,暗含对爱情的忧虑。
  2. 遥计他生:在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时,显得遥不可及。
  3. 谁信他生:对来生再相见的怀疑,表现了对宿命的无奈。
  4. 缥渺缠绵一种情:描绘了那种细腻、难以定义的情感状态。
  5. 当时留恋曾何济:对过去的留恋感到无力,暗示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6. 知有飘零:意识到爱情的脆弱与不确定。
  7. 毕竟飘零:重复强调这种无根的状态。
  8. 便是飘零也感卿:即便如此,内心仍然深切的挂念着爱人。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缥缈”比喻情感的虚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反复:如“飘零”,通过重复强调情感的脆弱和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脆弱,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尽管面临着生离死别的痛苦,依然对爱人怀有深切的情感。通过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表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今生:象征现实与当下。
  • 他生:象征未来与永恒。
  • 缥渺:暗示情感的虚幻与不可捉摸。
  • 飘零:象征无根的爱情与生命的脆弱。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个人情感,更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今生未必重相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相聚的无奈
    • C. 对过去的怀念
  2. “缥缈缠绵一种情”中的“缥缈”可以理解为:

    • A. 清晰可见
    • B. 轻柔虚幻
    • C. 真实坚定
  3. 诗中提到的“飘零”,主要指的是:

    • A. 生命的坚韧
    • B. 爱情的脆弱
    •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黄侃《采桑子》与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都在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但黄侃更加强调对未来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中。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侃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