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时间: 2025-01-06 12:03: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作者: 黎民表 〔明代〕
白玉壶中羽景悬,
楼居元自有神仙。
坐窥睥睨疏榆外,
杯引关山落雁前。
楚客衣裳逢改岁,
汉廷烽火入穷边。
桑田碧海空愁思,
谁解乘鸾向紫烟。
白话文翻译
在白玉壶中,瑰丽的阳光洒落,阁楼上本就栖息着神仙。我坐在这里,俯瞰着稀疏的榆树,手中举杯,眼前是关山和落雁。楚地的客人衣裳在新年之际相逢,汉朝的烽火却已深入边疆。桑田和碧海之间,愁绪满怀,谁能够理解我乘着神鸟向紫烟飞去的渴望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壶:指的是一种玉制的容器,象征珍贵和美好。
- 羽景:阳光的光辉,形容景色的美丽。
- 坐窥睥睨:坐着观察,睁大眼睛打量。
- 疏榆外:指稀疏的榆树。
- 杯引:举杯,邀请的意思。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
- 桑田碧海:比喻人世的变化无常。
- 乘鸾向紫烟:比喻希望或向往,鸾鸟象征美好和神秘。
典故解析
- 神仙:古代文人常用神仙来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楚客:楚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常被诗人用来象征南方文人。
- 汉廷烽火:暗指汉朝的战争与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民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和人情。其诗作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登高望远,共同感受秋日的气息,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用“白玉壶中羽景悬”描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神往。接着,诗人又通过“坐窥睥睨疏榆外”表达了自己对周围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杯引关山落雁前”的描写,不仅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乐,也暗含了对归雁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思索。“楚客衣裳逢改岁”一句,借用楚地的客人,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最后两句“桑田碧海空愁思,谁解乘鸾向紫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哲学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壶中羽景悬:描绘一个美丽的境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 楼居元自有神仙:暗示着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楼阁是高远的象征。
- 坐窥睥睨疏榆外:表现出诗人静坐观景的闲适状态,外界的景象被细致地观察。
- 杯引关山落雁前:举杯邀友,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川和归雁,寓意思乡之情。
- 楚客衣裳逢改岁:借用楚地客人的形象,表达时光流逝和对新年的期待。
- 汉廷烽火入穷边:回顾历史,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与思考。
- 桑田碧海空愁思:桑田与碧海象征人生的变化,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谁解乘鸾向紫烟:抒发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留下思想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玉壶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
- 拟人:诗中景物似乎有生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反映出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壶:象征着纯洁、美好。
- 羽景:象征光明和美丽的未来。
- 神仙:理想生活的象征。
- 关山: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落雁:寓意思乡与离别的伤感。
- 桑田与碧海:象征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 紫烟:象征理想境界和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玉壶”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纯洁
- C. 战争
-
“楚客衣裳逢改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新年的期待
- B. 对战争的恐惧
- C. 对友人的怀念
-
诗歌的最后一句“谁解乘鸾向紫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家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对比《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和《登高》,两首诗都涉及到登高望远的主题,但《登高》更强调人生的悲苦与无奈,而《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则更多地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珍视,体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丽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