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张师》
时间: 2025-01-04 08:58: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何处可衔杯,
瀛海新成百尺台。
白雁迎霜前日到,
黄花冒雨一时开。
篱边岁岁民同乐,
塞外年年上倚才。
况有登高能赋客,
孙郎声价擅天台。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在何处可以举杯畅饮呢?
瀛海之畔新建了高达百尺的台。
白雁在霜降之前就已经飞来了,
黄花在雨中也恣意绽放。
每年在篱笆边,百姓们共同欢庆,
而在边塞,每年总有才子登高吟咏。
更何况还有登高的机会来赋诗的人,
孙郎的声名在天台一带尤为显赫。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
- 瀛海:古代传说中的海,指代广阔的水域。
- 百尺台:高台,象征着人们的向上和追求。
- 白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黄花:通常指菊花,与重阳节相关,因为重阳节时菊花盛开,寓意长寿。
- 篱边:指农家小院的篱笆边,表现出一种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塞外:边塞地区,通常指北方的荒凉之地。
- 孙郎:指的是孙楚,著名的诗人,寓意才华横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臣,宋代诗人,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题,风格清新洒脱,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九日张师》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借助重阳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才的赞美。诗中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欢庆场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
诗歌鉴赏:
《九日张师》以重阳节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欢乐。首句“重阳何处可衔杯”,直接引入了重阳节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待与向往。接下来的“瀛海新成百尺台”则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暗示着人们在此聚会的盛况。
“白雁迎霜前日到,黄花冒雨一时开”将自然景物融入节庆之中,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白雁的到来象征着秋天的来临,而黄花的开放则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在这里,诗人利用对比手法,将秋天的冷清与生命的蓬勃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照。
“篱边岁岁民同乐,塞外年年上倚才”则展现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庆祝重阳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而最后两句提到的“况有登高能赋客,孙郎声价擅天台”,则进一步引入了文人雅集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文学才华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观察,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重阳何处可衔杯:询问重阳节的庆祝地点,表达期待。
- 瀛海新成百尺台:形象地描绘出高台的壮丽景象。
- 白雁迎霜前日到:通过白雁的到达暗示季节变化。
- 黄花冒雨一时开:表现生命力和节日的生机。
- 篱边岁岁民同乐:描绘乡村的欢乐场景。
- 塞外年年上倚才:赞美边塞地区的才子。
- 况有登高能赋客:强调诗人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 孙郎声价擅天台:提及著名诗人,表达对才华的敬仰。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白雁迎霜”与“黄花冒雨”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意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庆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才华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重阳:长寿、团圆。
- 白雁:秋天、迁徙。
- 黄花:生命力、节日庆祝。
- 百尺台:雄伟、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另一个名称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七夕节
- C. 重九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着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黄花冒雨一时开”中的“冒雨”表现了什么?
- A. 花的凋零
- B. 花的坚韧
- C. 花的香气
- D. 花的颜色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现了思乡之情,与赵鼎臣的作品形成对比。王维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赵鼎臣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节日的热闹气氛。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