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使者在去年的别离,依依不舍。我在柔弱的柳树上攀折,寒梅的花枝也被我折断,只想登上高台。千里之外的玉关,春雪依旧纷飞,雁群归来却不见那人影。羌笛声声,愁绪无尽,明月在空中徘徊。
注释:
- 汉使:指汉朝的使者,通常出使边疆或外族。
- 昔年:往年,指去年的时间。
- 攀弱柳,折寒梅:攀折柔弱的柳树,折断寒梅,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 千里玉关:指遥远的玉门关,象征着边境和离别。
- 雁来人不来:大雁归来,但人却不见,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
- 羌笛:羌族的乐器,常用来抒发悲伤的情感。
- 月徘徊:月亮在空中徘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悠长。
典故解析:
- 玉关:历史上著名的边关,象征着国家的边防和离别。
- 羌笛:羌族是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笛声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冈,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风景和人情,富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创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弱,边疆不宁。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国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感受。开头的“汉使昔年离别”直接引入了主题:离别。接着,诗人用“攀弱柳,折寒梅”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无奈。柳树和梅花都是柔弱而富有情感的意象,象征着离别后的脆弱心情。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一句,写出了春天的背景与孤寂的心情。玉关是唐代边疆的重要地点,而“雁来人不来”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思念的愁苦。羌笛的声声入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最后“月徘徊”更是将诗人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月亮的徘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仿佛在反映着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温庭筠高超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抒情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使昔年离别:引入主题,表达对过去离别的追忆。
- 攀弱柳,折寒梅:细腻的动作描写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千里玉关春雪:远方的景象与时节的描写,带来一种遥远的叹息。
- 雁来人不来:对比手法,突出人事的无常与思念的深重。
- 羌笛一声愁绝:音乐的描写增添了情感的深度,羌笛声声,愁苦无尽。
- 月徘徊:意象的升华,月亮的徘徊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攀弱柳,折寒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心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情感更为生动。
- 拟人:如“月徘徊”,赋予月亮以情感,使意境更加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思念与愁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怀念,深刻地反映了人情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柔情与依依不舍。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暗喻对往昔的执念。
- 雁:象征归来与离去,代表思念与渴望。
- 羌笛:象征悲伤与思乡之情。
- 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汉使”是指哪个朝代的使者?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千里玉关春雪”,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情感。
-
判断题:诗中“羌笛一声愁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A. 对
B. 错
答案:
- B
- 离人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温庭筠的情感细腻,常以自然物象表达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常以壮丽的山河抒发情怀。
- 温庭筠与杜甫:温庭筠以柔情见长,杜甫则更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民生的关怀,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诗歌的风格与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