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时间: 2025-01-01 12:57:05

行如兄弟影连空,春去秋来燕不同。

紫塞别当秋露白,

碧山飞入暮霞红。

宣王德美周诗内,苏武书传汉苑中。

况解衔芦避弓箭,一声归唳楚天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鸿 徐夤 〔唐代〕 行如兄弟影连空,春去秋来燕不同。 紫塞别当秋露白,碧山飞入暮霞红。 宣王德美周诗内,苏武书传汉苑中。 况解衔芦避弓箭,一声归唳楚天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鸿雁飞行如同兄弟的影子连成一片,春天过去秋天到来,燕子的形态各异。在紫色的边塞告别时,秋露洁白,碧绿的山峦飞入晚霞的红色中。宣王的德行美好,被记载在周朝的诗篇里,苏武的书信传到了汉朝的宫苑中。何况鸿雁懂得衔芦苇躲避弓箭,一声归来的啼叫在楚天的风中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鸿:大雁。
  • 紫塞:指边塞,因其地多紫色土而得名。
  • 宣王:周宣王,西周的一位贤王。
  • 苏武:汉代名臣,曾被匈奴囚禁十九年,坚持不屈。
  • 衔芦:传说中鸿雁为了躲避箭矢,会衔芦苇飞行。

典故解析:

  • 宣王德美周诗内:指周宣王的德行被赞美并记录在《诗经》中。
  • 苏武书传汉苑中:指苏武的故事和他的书信被传颂于汉朝的宫苑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咏史抒怀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鸿雁的飞行,隐喻兄弟情深和忠诚不渝的品德,同时也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古代贤德之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鸿雁为载体,通过其飞行、迁徙的自然现象,隐喻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忠诚不渝的品德。诗中“行如兄弟影连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鸿雁飞行时的景象,如同兄弟的影子连成一片,寓意着兄弟间的紧密联系。后文通过“紫塞别当秋露白”等句,描绘了鸿雁在边塞的告别和飞入晚霞的壮丽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最后,通过“况解衔芦避弓箭”一句,借用传说中鸿雁衔芦苇躲避箭矢的行为,表达了鸿雁的智慧和生存本能,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忠诚和智慧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行如兄弟影连空”,通过比喻手法,将鸿雁的飞行比作兄弟的影子,形象地表达了兄弟情深。
  • 第二句“春去秋来燕不同”,通过对比燕子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 第三句“紫塞别当秋露白”,描绘了鸿雁在边塞的告别,秋露洁白,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 第四句“碧山飞入暮霞红”,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了鸿雁飞入晚霞的壮丽景象。
  • 第五句“宣王德美周诗内”,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德之士的敬仰。
  • 第六句“苏武书传汉苑中”,同样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诚和智慧的赞美。
  • 第七句“况解衔芦避弓箭”,借用传说中鸿雁的行为,表达了鸿雁的智慧和生存本能。
  • 第八句“一声归唳楚天风”,通过鸿雁的啼叫,表达了归来的喜悦和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行如兄弟影连空”,将鸿雁的飞行比作兄弟的影子。
  • 对比:如“春去秋来燕不同”,通过对比燕子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借用典故:如“宣王德美周诗内”和“苏武书传汉苑中”,借用历史典故,增强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鸿雁的飞行和迁徙,隐喻了兄弟情深和忠诚不渝的品德,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贤德之士的敬仰和对智慧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着兄弟情深和忠诚不渝的品德。
  • 紫塞:象征着边塞的凄凉和离别的悲伤。
  • 碧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自由的向往。
  • 暮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如兄弟影连空”一句,比喻了什么? A. 鸿雁的飞行 B. 兄弟的情谊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壮丽

  2. 诗中“紫塞别当秋露白”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鸿雁的飞行 B. 边塞的告别 C. 秋露的洁白 D. 自然的壮丽

  3. 诗中“宣王德美周诗内”一句,借用了哪个历史典故? A. 周宣王的德行 B. 苏武的书信 C. 鸿雁的智慧 D. 自然的壮丽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中的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的《鸿》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徐夤的诗更多地隐喻了兄弟情深和忠诚不渝的品德,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诗经注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周宣王的德行和相关典故。
  • 《汉书·苏武传》: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苏武的故事和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