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萍 徐夤 〔唐代〕 为实随流瑞色新,泛风萦草护游鳞。 密行碧水澄涵月,涩滞轻桡去采蘋。 比物何名腰下剑,无根堪并镜中身。 平湖春渚知何限,拨破闲投独茧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中浮萍的景象,浮萍随水流漂动,呈现出新的瑞色,风吹草动保护着水中的游鱼。碧水清澈,映照着月光,船桨轻轻划过水面去采摘浮萍。诗中用腰下剑比喻浮萍的形状,无根的浮萍如同镜中的身影。平湖春渚无限美好,诗人拨开闲情,独自投下钓丝。
注释: 字词注释:
- 瑞色新:指浮萍呈现出新的美丽色彩。
- 泛风萦草:风吹动草丛。
- 护游鳞:保护水中的游鱼。
- 密行碧水:指水流密集而清澈。
- 涩滞轻桡:船桨轻轻划过水面。
- 比物何名腰下剑:比喻浮萍的形状像腰下的剑。
- 无根堪并镜中身:浮萍无根,如同镜中的虚影。
- 平湖春渚:平静的湖面和春天的水边。
- 拨破闲投独茧纶:拨开闲情,独自投下钓丝。
典故解析:
- 无根堪并镜中身:此处用“镜中身”比喻浮萍的无根状态,暗示其虚幻不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浮萍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闲暇之余,观察自然景物时,对浮萍的形态和特性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浮萍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浮萍的美丽和特性。诗中“为实随流瑞色新”一句,既描绘了浮萍随水流漂动的自然景象,又赋予了浮萍以新的瑞色,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比物何名腰下剑,无根堪并镜中身”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浮萍的形态和无根状态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实随流瑞色新:浮萍随水流漂动,呈现出新的美丽色彩。
- 泛风萦草护游鳞:风吹动草丛,保护水中的游鱼。
- 密行碧水澄涵月:水流密集而清澈,映照着月光。
- 涩滞轻桡去采蘋:船桨轻轻划过水面,去采摘浮萍。
- 比物何名腰下剑:比喻浮萍的形状像腰下的剑。
- 无根堪并镜中身:浮萍无根,如同镜中的虚影。
- 平湖春渚知何限:平静的湖面和春天的水边无限美好。
- 拨破闲投独茧纶:拨开闲情,独自投下钓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比物何名腰下剑”,将浮萍的形状比喻为腰下的剑。
- 象征:如“无根堪并镜中身”,用镜中身象征浮萍的无根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浮萍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萍:诗中的主要意象,象征着自然美和闲适生活。
- 碧水:清澈的水,映照着月光,增添了诗的意境。
- 镜中身:象征浮萍的无根状态,暗示其虚幻不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比物何名腰下剑”中的“比物”指的是什么? A. 浮萍 B. 剑 C. 水 D. 风
- 诗中“无根堪并镜中身”中的“镜中身”象征什么? A. 浮萍的美丽 B. 浮萍的无根状态 C. 浮萍的形状 D. 浮萍的色彩
- 诗中“拨破闲投独茧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闲适 C. 忧郁 D. 激进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同样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萍》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但徐诗更注重对浮萍的细腻描绘,而杜诗则更注重对花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理解徐夤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