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两浙罗书记》

时间: 2025-01-17 09:48:38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鸿才入贡无人换,

白首从军有诏征。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两浙罗书记 徐夤 〔唐代〕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鸿才入贡无人换,白首从军有诏征。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白话文翻译

向前进则沉没,退后却能升起,钱塘的风月美景也随着金陵的变迁而流转。 才华横溢如鸿雁入贡,无人能替代,白发苍苍仍从军,有诏令征召。 博学多才却集成簿册,遭到同辈的谩骂,编写谗言的书卷,被浅薄之徒所憎恨。 可怜你,道义长存,名声永在,却未能达到慈恩的最上层。

注释

  • 湮沈:沉没,指失败或消失。
  • 钱塘风月:指杭州的美景。
  • 鸿才入贡:比喻才华出众,被朝廷录用。
  • 白首从军:指年老仍从军。
  • 博簿集成:指博学多才,著作集成。
  • 谗书编就:指编写谗言的书卷。
  • 慈恩最上层:指最高的荣誉或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字梦得,以诗文著称,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此诗是寄给两浙地区的罗书记,表达了对罗书记的敬佩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徐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罗书记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遭遇的不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罗书记的描述,展现了其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境遇。首联以“进即湮沈退却升”形容罗书记的命运多舛,而“钱塘风月过金陵”则暗示了其才华的流转与变迁。颔联和颈联分别用“鸿才入贡无人换”和“白首从军有诏征”来赞美罗书记的才华和忠诚,而“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则揭示了其遭受的诽谤和排斥。尾联“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表达了对罗书记的同情和对其未能达到最高荣誉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罗书记的描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普遍遭遇和社会现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进即湮沈退却升:形容罗书记的命运多舛,进则沉没,退则升起。
  2. 钱塘风月过金陵:以钱塘和金陵的美景比喻罗书记才华的流转。
  3. 鸿才入贡无人换:赞美罗书记的才华出众,无人能替代。
  4. 白首从军有诏征:形容罗书记年老仍忠诚于国家,有诏令征召。
  5. 博簿集成时辈骂:指罗书记博学多才,却遭到同辈的谩骂。
  6. 谗书编就薄徒憎:揭示罗书记遭受的诽谤和排斥。
  7. 怜君道在名长在:表达对罗书记的同情,道义和名声长存。
  8. 不到慈恩最上层:遗憾罗书记未能达到最高的荣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才入贡”比喻才华出众。
  • 对仗:如“进即湮沈退却升”和“钱塘风月过金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罗书记的描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普遍遭遇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同情和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钱塘风月:杭州的美景,比喻才华的流转。
  • 鸿才入贡:比喻才华出众。
  • 白首从军:年老仍忠诚于国家。
  • 博簿集成:博学多才,著作集成。
  • 谗书编就:编写谗言的书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进即湮沈退却升”形容了什么? A. 罗书记的才华 B. 罗书记的命运 C. 罗书记的忠诚 D. 罗书记的名声

  2. “鸿才入贡无人换”中的“鸿才”指的是什么? A. 罗书记的忠诚 B. 罗书记的才华 C. 罗书记的名声 D. 罗书记的遭遇

  3. 诗中“不到慈恩最上层”表达了什么? A. 对罗书记的赞美 B. 对罗书记的同情 C. 对罗书记的遗憾 D. 对罗书记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公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命运的抗争。

诗词对比

  • 徐夤此诗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反映了文人的遭遇,但徐夤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同情和遗憾,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抗争命运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