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
红艳秋风里,谁怜众芳后。
白话文翻译:
今天在石头上看到盛开的莲花,其实它本来就应该生长在波浪之中。在这秋风瑟瑟的季节,鲜艳的花朵绽放,又有谁来怜惜那些已凋谢的花朵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今:今天,此时。
- 逢:遇见,碰到。
- 石上生:在石头上生长,指莲花的生长环境。
- 本自:本来就是,说明莲花的生长特点。
- 波中有:原本生长在水波之中,指莲花常见于水中。
- 红艳:鲜红而美丽,形容莲花的颜色。
- 秋风里:在秋天的风中,营造出季节的氛围。
- 谁怜:谁来怜惜,表达一种孤独感和无奈。
典故解析:
-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着高洁、纯净,常与佛教文化相联系。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静庵。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感叹莲花在石上生长之奇特,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石莲花》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孤独。诗中“今逢石上生”一句,指出莲花的生长环境,生动而形象,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接着“本自波中有”一语,又带出莲花原本应生于水中的特性,隐含着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通过“红艳秋风里”,诗人将莲花的鲜艳与秋天的凋零相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谁怜众芳后”,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美好事物因时光流逝而失去的惋惜与孤独。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逢石上生:诗人在此时此刻,看到在石头上生长的莲花,突出了莲花的独特生长环境。
- 本自波中有:指出莲花本应在水中生长,这一对比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 红艳秋风里:营造出秋天的氛围,鲜艳的莲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谁怜众芳后:表达了对已凋谢花朵的惋惜,体现了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孤独的存在,突显其美丽与脆弱。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的对称,形成平衡美。
- 拟人:通过“谁怜”表达对众芳的感情,增强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逝去展开,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莲花:象征着顽强与美丽,表现了在逆境中不屈的生命力。
- 红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短暂之美。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莲花生长的环境是?
A. 水中
B. 石上
C. 土地 -
诗人在表达对莲花的感慨时提到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
“谁怜众芳后”中的“众芳”指的是?
A. 所有花朵
B. 只有莲花
C. 其他植物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静夜思》的孤独情感相比,司空曙的《石莲花》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