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水面,水边的楚色与天空的霭气交融相映。
野外的尽头空旷得如同白练,遥远的天空中看不清水波的样子。
这里长久无人迹,偶尔有鸟儿飞过。
更何况在这苍茫的外面,落日的余晖照耀得最为明显。
注释:
- 高楼:指高耸的建筑,象征着高远的视野。
- 楚色:楚地的颜色,这里指水面的绿色或蓝色,给人以清新之感。
- 霭:指云雾,这里指天空中的薄雾。
- 野极:指野外的尽头,表示荒凉的地方。
- 空如练:形容空旷得像白色的绸缎,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空旷的景象。
- 不辨波:无法辨别水面波纹的模样,体现出遥远和空旷感。
- 永无人迹到:长久没有人经过,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鸟行过:偶尔有鸟儿飞过,给寂静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
- 苍茫外:在辽阔的外部景象中,表现出广阔的天地。
- 残阳照最多:指落日的余晖最为耀眼,给环境增添了一种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出孤独和思索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望水》创作于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广阔的水面和周围的景色。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孤独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水》是一首充满画面感的诗作,描绘了高楼远眺水面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以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清晰而美丽的画面,水面与天空相互辉映。接下来的“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通过比较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景色的广阔和空旷,给人以深远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寂寥,而偶尔飞过的鸟儿,似乎为这种孤独增添了一丝生机。最后一句“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则将整体的意境推向了高潮,落日的余晖不仅照亮了环境,也照亮了诗人的内心,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楼晴见水”:在晴朗的天气里,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清澈的水面。
- “楚色霭相和”:水的颜色与天空的霭气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 “野极空如练”:野外的尽头空荡荡的,像一幅白色的绸缎。
- “天遥不辨波”:遥远的天空中,看不清水面的波纹,增添了神秘感。
- “永无人迹到”:这里长久没有人经过,显得孤独而寂静。
- “时有鸟行过”:偶尔有鸟儿飞过,打破了这种静谧。
- “况是苍茫外”:在辽阔的外部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
- “残阳照最多”:落日的余晖最为耀眼,提升了整个场景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空旷比作“白练”,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偶尔飞过的鸟儿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楼远眺水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孤独、辽阔的深思,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性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追求。
- 水:象征着生命与灵动。
- 鸟: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 残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楼晴见水”中的“高楼”指什么? A. 低矮的建筑
B. 高耸的建筑
C. 自然山丘
D. 无法辨认的物体 -
诗中提到的“永无人迹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友好
D. 兴奋 -
“苍茫外,残阳照最多”中的“残阳”指什么? A. 夜晚
B. 早晨
C. 落日
D. 中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望水》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鹿柴》更侧重于山林的幽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望水》则表现了更为广阔的水面与孤独感,二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