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白话文翻译:
花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碧绿的叶子间夹杂着参差不齐的红花。
吴地的歌声在秋水中显得格外冰冷,湘江边的庙宇在夜空下显得格外空旷。
浓郁的花香伴随着露水,美人在青色的镜子中照出她的容颜。
南楼上未归的客人,今夜将要在练塘的东边渡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剌茎:指花的茎部,"剌"字形容其生长状态。
- 澹荡:清澈而轻盈,形容水面波动。
- 吴歌:指江南地区的民歌,常带有柔情。
- 湘庙:湘江边的庙宇,常与湘水文化相关。
- 青镜:古代镜子多为青色,象征美人照镜的场景。
- 练塘:指的是水塘,形容水面如练。
典故解析:
- 吴歌:吴地指的是江南,吴歌则常常与江南的风景、情感联系在一起。
- 湘庙:湘江流域有众多庙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梦得,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被誉为“花间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美人、花草、月夜等,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芙蓉》创作于唐代,正值温庭筠的盛年时期。诗中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与人文情感,体现了对自然和美人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思乡情愫,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芙蓉》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唐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方水乡的独特风情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绪。诗的开头以“剌茎澹荡碧”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碧绿的花茎在轻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柔软与脆弱。接着,诗人引入了吴歌与湘庙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秋水萧瑟、夜空寂静的氛围,表现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在“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中,诗人通过美人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美。这里的“青镜”则象征着美人对自身的审视与自信。最后一句“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游子对家的思念以及孤独的漂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深藏着对人世间情感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剌茎澹荡碧”:描绘花茎在微风中轻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的清新景色。
- “花片参差红”:花瓣错落有致,展现了自然的美感和生机。
- “吴歌秋水冷”:吴地民歌在秋水边回荡,传达出一种萧瑟的情绪。
- “湘庙夜云空”:夜色下的湘江庙宇显得冷清,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
- “浓艳香露里”:浓郁的花香与露水相伴,象征着自然的丰盈。
- “美人青镜中”:美人照镜,反映出内心的自信与优雅。
- “南楼未归客”:未归的游子,传递出思乡的情感。
- “一夕练塘东”:在练塘的东边度过孤独的夜晚,暗喻对归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镜”比喻美人的自我欣赏。
- 对仗:如“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对称工整。
- 意象:结合自然与人,展现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柔和,代表自然的美。
- 青镜:象征自我认知与内心的美。
- 南楼:代表着归宿与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剌茎澹荡碧”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花开盛景
- B. 冷清的庙宇
- C. 秋水萧瑟
-
“浓艳香露里”中的“香”指代什么?
- A. 花香
- B. 食物的香味
- C. 人的体香
-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思乡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芙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孤独气质。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温庭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