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时间: 2025-01-01 15:35:15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我穿着衣服坐在虚掩的窗前,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踩着落叶。夜中众星稀少,而圆月高悬,光芒四射。雾霭散去,林木的颜色不再可见,只有温暖的余晖伴随着涧水的声音。想来只应是一些愁恨的事,随着黎明的光芒而渐渐浮现。

注释:

  • 虚閤:虚掩的窗户。
  • 寒阶:寒冷的台阶。
  • 众星中夜少:夜空中的星星很少。
  • 霭尽:雾霭散去。
  • 林色:树林的颜色。
  • 暄馀:温暖的余晖。
  • 涧声:溪水的声音。
  • 愁恨事:指内心的忧愁和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青门,唐代诗人,擅长词,尤以“花间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和女性,情感细腻,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文化昌盛,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象的诗,诗中充满了静谧与思索的情感。开头的“虚閤披衣坐”,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夜色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感觉。接着“寒阶踏叶行”,描绘了诗人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脚下踩着落叶,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则对比了星星的稀少与明月的皎洁,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紧接着“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描绘了雾霭散去后,林木与溪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但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冷清。

最后一句“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愁恨的事情随着晨光而浮现,似乎是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孤寂与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閤披衣坐:描绘诗人夜晚独坐,给人孤独感。
    • 寒阶踏叶行:步行在寒冷的台阶上,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 众星中夜少:夜空中星星稀少,象征孤独。
    • 圆月上方明:明亮的月光,象征清澈的思绪。
    • 霭尽无林色:雾霭消散,暗示清醒后的寂寞。
    • 暄馀有涧声:余温与溪水声,增添一丝生机。
    • 只应愁恨事:暗示内心的忧愁。
    • 还逐晓光生:愁恨随着晨曦而显现,暗示对过往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星少与月明,展现孤独感。
    • 意象:月、星、涧声等意象,营造出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月夜中对人生的思考,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晰与理智,同时也带来孤独。
  • :象征稀少与孤寂。
  • 涧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温暖,反衬内心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閤”的意思是: A. 关闭的窗户 B. 虚掩的窗户 C. 开放的窗户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C. 爱情

  3. “圆月上方明”中“明”字的意图是? A. 形容光亮 B. 形容心情 C. 形容颜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的月夜诗作,前者偏重于细腻的情感表现,后者则更为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