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头鹿,距跄跄,目瞠瞠。田租未了压盐租,夫死亭官杓头杖。夫死捉少妻,拷妻折髁不能啼。妻投河,作河妇,狱丁捉,白头母。
白话文翻译
山头的鹿,脚步踉跄,目光呆滞。田租还没交完,又压上了盐租,丈夫被亭官的杖打死。丈夫死后,官府捉走了年轻的妻子,拷打她,使她骨头折断,无法哭泣。妻子投河自尽,成了河中的妇人,狱卒捉走了白发的老母。
注释
- 距跄跄:形容鹿的脚步踉跄不稳。
- 目瞠瞠:形容目光呆滞。
- 田租:农民向官府交纳的田地租金。
- 盐租:官府对盐业征收的税。
- 亭官:古代管理地方治安的官员。
- 杓头杖:古代官员使用的刑杖。
- 折髁:骨头折断。
- 狱丁:监狱的看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多写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特别是农民和盐民在重税压迫下的苦难。诗中通过山鹿的形象,隐喻了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鹿为象征,描绘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诗中的山鹿脚步踉跄,目光呆滞,形象地表现了人民在重税压迫下的无助和绝望。田租和盐租的双重压迫,使得农民和盐民无法承受,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动荡。诗中的“夫死亭官杓头杖”和“拷妻折髁不能啼”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头鹿,距跄跄,目瞠瞠:以山鹿的形象开篇,通过“距跄跄”和“目瞠瞠”描绘了鹿的疲惫和呆滞,隐喻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 田租未了压盐租:直接点出了农民和盐民的双重负担,田租和盐租的压迫使得人民无法喘息。
- 夫死亭官杓头杖:具体描绘了官府的残暴,亭官用杖打死了丈夫,表现了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 夫死捉少妻,拷妻折髁不能啼:进一步描绘了官府的残暴,丈夫死后,官府捉走了年轻的妻子,拷打她,使她骨头折断,无法哭泣。
- 妻投河,作河妇,狱丁捉,白头母:妻子投河自尽,成了河中的妇人,狱卒捉走了白发的老母,表现了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动荡。
修辞手法:
- 象征:山鹿的形象象征了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 对比:田租和盐租的双重压迫与人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拷妻折髁不能啼”夸张地表现了官府的残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山鹿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头鹿:象征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 田租:象征农民的负担。
- 盐租:象征盐民的负担。
- 亭官杓头杖:象征官府的残暴。
- 拷妻折髁:象征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
- 妻投河:象征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距跄跄”和“目瞠瞠”形容了什么? A. 山鹿的疲惫和呆滞 B. 官府的残暴 C. 农民的勤劳 D. 盐民的苦难
-
诗中的“田租未了压盐租”反映了什么? A. 农民和盐民的双重负担 B. 官府的残暴 C. 农民的勤劳 D. 盐民的苦难
-
诗中的“夫死亭官杓头杖”描绘了什么? A. 官府的残暴 B. 农民的勤劳 C. 盐民的苦难 D. 山鹿的疲惫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石壕吏》: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 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唐代农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山鹿篇》与杜甫的《石壕吏》都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但杨维桢的诗更加直接和生动,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