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寻卢处士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
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光高照,鸡犬的叫声都很微弱,门紧闭着朝着寒冷的塘边。夜晚的竹子深深地掩映着茅草屋,秋天的庭院中,石床显得格外冰冷。我在山里住了很多年,服用药物延年益寿,而像我这样虚度光阴的人,见到你反而更加感到自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鸡犬静:指夜晚的宁静,鸡和狗都不叫,表现出环境的安静。
- 寒塘:寒冷的池塘,暗示秋冬的气息。
- 茅宇:茅草屋,隐喻隐士的生活。
- 冷石床:冷冰冰的石床,表现出秋夜的寒冷。
- 住山年已远:在山中居住的时间已经很久。
- 服药寿偏长:服用药物以延长寿命。
- 虚弃如吾者:像我这样虚度光阴的人。
典故解析:
- 卢处士: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象征隐逸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自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清逸,山西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卢处士相识之际,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身为诗人,耿湋在繁华的社会中感到迷茫,借助与卢处士的对话,反映出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寻卢处士》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宁静的夜晚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环境,展现了隐逸者的孤独与自省。开头的“月高鸡犬静”不仅描绘了夜的安静,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接着“门掩向寒塘”,将环境与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诗人通过对“夜竹深茅宇”和“秋庭冷石床”的描写,表现出隐士生活的清幽与清冷,反映出自然的冷峻与孤独的美。中间的“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则透露出诗人对长寿的渴望,而在隐士的生活中,他却感到时间的虚度与无奈。
最后两句“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自我反思,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空虚与失落,同时也借卢处士的形象激发出对于自我价值的追寻。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流露出深刻的哲思,既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我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高鸡犬静:月光明亮,鸡犬都安静,描绘了幽静的夜晚。
- 门掩向寒塘:门关闭着,面朝寒冷的塘边,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夜竹深茅宇:夜晚竹林深幽,掩映着茅草屋,表现出隐士的生活环境。
- 秋庭冷石床:秋天的庭院中,石床冰冷,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孤独。
- 住山年已远:在山中居住的时间已经很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感慨。
- 服药寿偏长:长期服药以求长寿,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自感虚度光阴,见到君子(隐士)更觉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竹”、“茅”、“石”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清冷,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竹:象征高洁与隐逸,表现出隐士的生活方式。
- 寒塘:象征孤独与冷清,反映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感受。
- 石床:象征坚韧与冷漠,体现出生命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高鸡犬静”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夜晚
- C. 烈日炎炎的白天
-
“住山年已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感受是:
- A. 向往
- B. 无奈
- C. 迷惑
-
诗的最后两句“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伤感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隐逸的美,但更加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
- 孟浩然《过故人庄》:同样表现友情与隐士生活的淡然,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