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

时间: 2025-01-04 07:12:46

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

为伤多易子,翻吊浅为臣。

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

空思前事往,向晓泪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
为伤多易子,翻吊浅为臣。
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
空思前事往,向晓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战乱中孤城被围,士兵缺乏食物,百战之后仍然没有军粮的悲惨景象。孤城被敌人占领,满城都是尘土。为了心中对亲人的伤感,宁愿多生一个儿子,也不愿意成为敌人的臣子。漫漫的东流河水,悠悠的人影在南陌上,思念过去的事情,到了清晨,泪水浸湿了手巾。

注释:

  • 百战:经历了很多次战争。
  • 无军食:没有军队的粮食,表现出战争的艰难。
  • 孤城:被围困的城市,暗示孤独与绝望。
  • 陷虏尘:被敌军占领,四处都是尘土,象征着战乱的痕迹。
  • 为伤多易子:为伤心而希望多生一个儿子,表达对亲人的渴望与忧伤。
  • 翻吊浅为臣:宁愿成为臣子的想法,表达对屈辱的反感。
  • 漫漫东流水:河水缓缓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
  • 悠悠南陌人:南方的陌生人,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
  • 空思前事往:徒然思念过去的事情,表现出无奈与怀念。
  • 向晓泪沾巾:清晨时分,泪水浸湿了手巾,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字子昉,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国家、对亲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在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更为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人们内心的痛苦。

诗歌鉴赏:

《宋中》是一首充满悲情和思念的诗作,诗中通过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开篇即以“百战无军食”突显战乱的艰辛,接着孤城陷落的惨状使人感受到身处绝境的无助。诗人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战乱的厌恶相结合,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中,诗人用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透出一种惆怅和无奈。最后“向晓泪沾巾”的意象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悲伤。整首诗既有对家国的忧虑,也有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无军食:经历无数次战争,却没有军队的粮食,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2. 孤城陷虏尘:孤独的城市被敌军占领,尘土飞扬,暗示着破败与绝望。
  3. 为伤多易子:为伤感而希望能多生一个儿子,表达对亲人的渴望与忧伤。
  4. 翻吊浅为臣:宁愿成为敌人的臣子,反映出对屈辱的反感与对自由的渴求。
  5. 漫漫东流水:河水缓缓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6. 悠悠南陌人:南方的路上,陌生的人影,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7. 空思前事往:徒然思念过去的事情,表现出对往日的怀念与无奈。
  8. 向晓泪沾巾:清晨时分,泪水浸湿了手巾,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争与孤城的描写比作人们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东流水”、“南陌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流动与思念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亲情的渴望。通过对战争惨状的描绘,诗人揭示了人在动荡时期的无助与悲伤,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代表战乱中的人们。
  • 东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泪沾巾:表现对往事的怀念与深切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战无军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战争的荣耀
    • B. 战争的艰辛
    • C. 战争的胜利
  2. “孤城陷虏尘”中的“孤城”指的是什么?

    • A. 人的内心
    • B. 被围困的城市
    • C. 远方的家乡
  3. 诗的最后一句“向晓泪沾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与悲伤
    • C.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思念,但更加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
  • 《夜泊牛津》:李白通过景象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奔放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