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支严道人》

时间: 2025-01-01 15:27:05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岁星芋,石状三面苔。

缘衣导嫩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辟支严道人
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
瓦钵岁星芋,石状三面苔。
缘衣导嫩拾,避猎鹿长来。
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

白话文翻译:

辟支严道人
寒风刺骨,许久未剃须,门前的雪几乎从未打开。
用瓦钵盛着的芋头,石头上长满了三面苔藓。
衣服的边缘引导着嫩枝的摘取,避开猎人,鹿儿远远而来。
听说岩顶的树,是我前生亲手栽种的。

注释:

  • 辟支严道人:辟支是古代佛教名词,严道人指持戒修行的人。
  • 发寒多不剃:在寒冷的季节里,因天气原因很少剃须。
  • 门雪少曾开:门前积雪厚重,几乎没有打开过。
  • 瓦钵:用瓦制成的钵,多指僧侣用来盛食物的器具。
  • 岁星芋:岁星指的是一种植物,这里指一种芋头。
  • 石状三面苔:石头的表面长满了苔藓,形状呈三面。
  • 缘衣导嫩拾:衣服边缘引导着嫩芽的采摘。
  • 避猎鹿长来:躲避猎人的追捕,鹿自然就会出现。
  • 岩头树:岩石顶部的树木。
  • 前生手自栽:指自己在前生亲手种下的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无,生活在宋代,是一位隐逸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个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密感受,以及对前生因果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辟支严道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发寒多不剃,门雪少曾开”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冬天,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在这片雪白的寂静中,诗人自得其乐,体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瓦钵岁星芋,石状三面苔”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与朴素,瓦钵里盛着的芋头和石头上的苔藓,都是自然赋予的馈赠,显示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缘衣导嫩拾,避猎鹿长来”则更进一步,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感觉,诗人通过衣服边缘的动作,将嫩枝引导而来,象征着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最后“见说岩头树,前生手自栽”则引发了对因果轮回的深思,诗人在此不仅是在描述自然的景象,更是在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前世今生的联系。这种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而富有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寒多不剃:表达了严寒的环境让人不愿意剃须,暗示了隐居生活的艰苦。
  2. 门雪少曾开:门前积雪厚重,几乎没有打开过,表明了与外界的隔绝。
  3. 瓦钵岁星芋:用瓦钵盛放芋头,象征着简单和质朴的生活。
  4. 石状三面苔:石头上长满苔藓,体现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5. 缘衣导嫩拾:衣服边缘引导着嫩芽的采摘,表现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6. 避猎鹿长来:鹿儿远离猎人而来,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7. 见说岩头树:提及岩顶的树,暗示着自然与个人的联系。
  8. 前生手自栽:反映了因果法则,强调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瓦钵”和“石状”比喻生活的简单和自然的状态。
  • 拟人:将鹿与猎人之间的关系拟人化,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前生因果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孤独与隐居的生活状态。
  • :表示自然的纯洁与宁静。
  • 芋头:象征着生活的朴实和自然的馈赠。
  • 苔藓: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生生不息。
  • 鹿:自然的生命,代表着自由和平和。
  • 岩头树:生命的轮回与因果法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瓦钵”是用来盛放什么的?
    A. 水
    B. 食物
    C. 花

  2. 填空题:诗人提到“门雪少曾开”,体现了他与____的隔绝。

  3. 判断题:诗中“避猎鹿长来”是指猎人追逐鹿。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外界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辟支严道人》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多地表现了山水之美,而宋无则更注重内心的哲思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