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四首 其三 蝉》
时间: 2025-01-06 14:2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蝉凄咽下复高,逢秋辄作升木号。老夫触热思静卧,夕阳畏见声嘈嘈。客来画册誇莫二,伐木驱蝉蝉不至。不辞来岁无繁阴,正恐先为斧斤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乱飞的蝉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每到秋天就会在树上高声鸣叫。我这老人因暑热而想静静躺卧,夕阳下害怕听到那嘈杂的蝉声。客人来时夸赞画册中的蝉画得无与伦比,但伐木驱赶蝉后蝉却不来。我不介意明年没有繁茂的树荫,只怕树先被斧头砍伐而毁。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蝉:指蝉声杂乱。
- 凄咽:形容声音悲凉。
- 升木号:在树上高声鸣叫。
- 触热:因热而感到不适。
- 嘈嘈:形容声音杂乱而响亮。
- 誇莫二:夸赞无与伦比。
- 伐木驱蝉:砍伐树木以驱赶蝉。
- 繁阴:茂密的树荫。
- 斧斤:斧头。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对蝉声的感受及对自然环境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183-1243),字伯温,号梅溪,南宋文学家、书法家。其诗文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秋季,作者因蝉声嘈杂而感到不适,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声的嘈杂和作者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乱蝉凄咽下复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蝉声的起伏变化,而“老夫触热思静卧”则表达了作者因暑热而希望安静休息的心情。后文通过“伐木驱蝉蝉不至”和“正恐先为斧斤费”的对比,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可能带来的后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珍视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蝉凄咽下复高”:描绘蝉声杂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给人以悲凉之感。
- “逢秋辄作升木号”:每到秋天,蝉就会在树上高声鸣叫。
- “老夫触热思静卧”:作者因暑热而希望安静躺卧。
- “夕阳畏见声嘈嘈”:夕阳下,作者害怕听到那嘈杂的蝉声。
- “客来画册誇莫二”:客人来时夸赞画册中的蝉画得无与伦比。
- “伐木驱蝉蝉不至”:伐木驱赶蝉后,蝉却不来。
- “不辞来岁无繁阴”:作者不介意明年没有繁茂的树荫。
- “正恐先为斧斤费”:只怕树先被斧头砍伐而毁。
修辞手法:
- 拟人:“乱蝉凄咽下复高”中的“凄咽”赋予蝉声以人的情感。
- 对比:“伐木驱蝉蝉不至”与“正恐先为斧斤费”形成对比,突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蝉声的描绘和对自然环境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蝉:象征嘈杂和不安。
- 凄咽:象征悲凉和哀伤。
- 升木号:象征自然的声音和生命力。
- 夕阳:象征宁静和黄昏。
- 嘈嘈:象征杂乱和喧嚣。
- 伐木:象征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 繁阴:象征自然的恩赐和庇护。
- 斧斤:象征破坏和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蝉凄咽下复高”描绘了什么? A. 蝉声的起伏变化 B. 蝉的飞行轨迹 C. 蝉的外形特征 D. 蝉的生活习性
-
作者因什么而希望安静躺卧? A. 寒冷 B. 暑热 C. 饥饿 D. 疲劳
-
诗中“伐木驱蝉蝉不至”暗示了什么? A. 蝉的聪明 B. 人类的愚蠢 C. 自然的不可预测 D.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夏夜叹》: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自然声音,展现了对自然和谐的珍视。
诗词对比:
- 杜甫《夏夜叹》与岳珂《观物四首 其三 蝉》:两者都关注自然环境,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