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至锡山赠吴伯成明府,再用荔裳、顾庵诸先生原韵》

时间: 2025-01-14 13:30:39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至锡山赠吴伯成明府,再用荔裳、顾庵诸先生原韵
作者: 徐釚 〔清代〕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白话文翻译

在九龙岩边,麦浪翻滚,千村花朵争相开放。
更远处指着那远山,云雾缭绕,危楼依然安然无恙。
文采的风流,能够与吴质相比,而真正的风流却是在樊川。
请那位司勋与司户写下两行书法,看看那讼庭的帘阁,夜色中香气浓郁,挥毫而成。


注释

  1. 九龙岩:指的是一种富有意境的自然景观,象征着高洁和壮丽。
  2. 翻麦浪:形容麦田随风起伏的景象,表现了田园的生机。
  3. 吴质:吴质,字子华,东汉人,以才华著称,常被用来比拟有才华的人。
  4. 樊川:指的是樊川,古地名,常与风流诗人联系,代表着风雅的生活。
  5. 司勋司户:官职名称,分别负责军功和户籍事务,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釚,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以其清丽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徐釚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徐釚赠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九龙岩畔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勃勃生机。诗中“翻麦浪千村花涨”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美。接着,诗人转向远山的描绘,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危楼无恙,隐喻着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仍需要坚守与安宁的心态。

在对吴质与樊川的比较中,诗人深刻地揭示出风流与才华的关系,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的期许。最后,提到“倩司勋司户两行书”,让人感受到一种书法艺术的美感,象征着文化与权力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九龙岩边的麦田随风起伏,花儿竞相开放。
  2. 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转向远方的山景,远山的云雾缭绕,表明虽然外界环境变化,但内心的宁静与安然依旧存在。
  3. 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通过吴质的文采与樊川的风流对比,强调真正的风流与才华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文化积累。
  4. 倩司勋司户两行书:请求有地位的人写下书法,象征着对文化与高雅生活的追求。
  5. 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描绘了夜色中的法庭,香气四溢,表现出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美好。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翻麦浪”)、对仗(“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等,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九龙岩:象征着高洁、壮丽的自然。
  2. 麦浪: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3. 远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4. 书法: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体现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顾庵
    • B. 徐釚
    • C. 吴质
  2. “翻麦浪千村花涨”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的田野
    • B. 生机勃勃的田园
    • C. 阴沉的天气
  3. 诗中提到的“樊川”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的地方
    • B. 风流与高雅的文化
    • C. 战争的场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与徐釚的《满江红》都有着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两者都展现出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情怀,但辛弃疾更偏向于豪放,而徐釚则显得温婉细腻。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徐釚研究》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