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元日》
时间: 2025-01-20 00:4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爇天香簇绛纱,三山箫鼓乐年华。
竹枝歌后多淫祀,燕子归来识故家。
荷鬓闹妆馀翠贝,蔬盘匀饤杂鱼虾。
殊方风物虽堪赏,争遣衰年客海涯。
白话文翻译:
在台上燃烧着香火,香气缭绕,织就绛色的纱幕,三山之上,箫声和鼓声伴随着欢庆的年华。
竹枝歌后歌声频繁,常常伴随着迷信的祭祀,燕子飞回,认得故乡的老家。
女子们梳妆打扮,头发上点缀着翠绿的贝壳,丰盛的蔬菜与鱼虾一同摆在盘中。
虽然别处的风物值得欣赏,为什么要让衰老的我留在这大海的边缘呢?
注释:
- 台爇:指在台上用香火祭祀,通常与节日庆典有关。
- 天香:形容香气如天上散发的香味。
- 绛纱:一种红色的纱布,寓意喜庆。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庆祝场合。
- 竹枝歌:一种流行的民间歌曲,通常与节日和庆祝活动相关。
- 淫祀:指迷信的祭祀活动。
- 荷鬓:形容女子的发髻,点缀着装饰品。
- 蔬盘:指盛放蔬菜的盘子。
- 匀饤:形容食物分配得当,形态美观。
- 殊方:不同的地方或区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子真,号宁峰,生于福建。王恽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体现出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三山元日》创作于元代,正值农历新年之际,诗中表现了节庆的热闹气氛,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对节日庆典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三山元日》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旦时期的欢庆场景。开篇的“台爇天香簇绛纱”,勾勒出一幅香火缭绕、热闹非凡的祭祀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箫鼓乐年华”的描写,展现了节日欢乐的氛围,音乐的伴随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诗中提到的“竹枝歌后多淫祀”,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迷信祭祀的现象,诗人似乎对这种迷信有些讽刺之意。而“燕子归来识故家”则体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归属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女子的打扮和丰盛的宴席,体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丰收的喜悦,然而“殊方风物虽堪赏,争遣衰年客海涯”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惆怅,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要让年老的自己留在海边,感慨岁月无情。
整首诗在欢庆中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逝去年华的感叹,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台爇天香簇绛纱:在台上燃烧香火,香气弥漫,红色的纱幕组成了节日的背景。
- 三山箫鼓乐年华:三山之上,箫声和鼓声伴随着欢乐的时光,描绘了欢庆的场面。
- 竹枝歌后多淫祀:竹枝歌声在耳边回荡,祭祀活动频繁,表现了社会的迷信现象。
- 燕子归来识故家:燕子回到故乡,象征着春天的归来和对家乡的认同。
- 荷鬓闹妆馀翠贝:女子们梳妆打扮,头发上点缀着装饰品,呈现出节日的热闹。
- 蔬盘匀饤杂鱼虾:丰盛的宴席上,蔬菜与鱼虾搭配,展现了节日的富饶。
- 殊方风物虽堪赏:虽然不同地方的风物都值得欣赏。
- 争遣衰年客海涯:却为何让我这个衰老的人留在海的边缘,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子归来”比喻春天的到来,寓意归属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子之间有很好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荷鬓闹妆”和“蔬盘匀饤”形成排比,增强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惆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火:象征着祭祀和祝福,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燕子:象征归属和春天的生机,代表希望和重生。
- 缎带:体现女性的美丽与节日的喜庆,象征青春与繁华。
- 丰盛的宴席:象征着丰收与团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枝歌”主要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民间歌曲
C. 一种舞蹈
D. 一种诗歌形式 -
诗人对“燕子归来”的描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情? A. 友情
B. 故乡
C. 爱情
D. 事业 -
诗中提到的“殊方风物”,暗示了什么? A. 不同地方的风景
B. 诗人的游历
C. 对比的生活方式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恽《三山元日》与杜甫《春望》:
- 两首诗都描绘了特定的时节和节日气氛,但王恽侧重于欢庆与生活的富饶,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