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李逢吉也)》
时间: 2024-09-19 21:1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浊水污泥清路尘,还曾同制掌丝纶。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浑浊的水中和污泥里,清澈的道路尘土依旧存在,不禁让我想到了与你同舟共济的往事。眼前的双鱼断裂,让我感到惊讶,耳边频频的爵位声让我心中热血沸腾。窗外的银烛尚未熄灭,黎明的曙光透进来,金钗半醉的女子映衬着春意融融。我知道你不久将归来,也希望你能在繁忙的官职中能有些闲暇,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注释:
- 浊水污泥:指混浊的水和污泥,暗示环境的复杂。
- 清路尘:清澈的小路上有尘土,寓意着纯洁与世俗的交织。
- 掌丝纶:掌管丝绸的官职,象征着高贵和权力。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通常用于夜晚的照明,象征着温馨的环境。
- 金钗:金色的发钗,代表着女子的美丽和富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银烛”和“金钗”都是古代文人歌咏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宴会的奢华和与友人共聚的欢愉。“双鱼断”可能隐喻友情的破裂或离别的哀伤,表达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诗词以雄浑、激昂著称,常常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韩愈与友人李相公相聚的场合,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诗人逐渐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与责任,使得对友人的思念显得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通过浊水与清路的对比,传达出生活中美好与丑陋并存的现实,令人感到心中沉重。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注,提到双鱼的断裂,象征着对友情的忧虑与珍惜。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描绘了宴会的温馨场景,展现出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对李相公的关心,期待他能在繁重的官职中找到些许闲暇,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显示出一种关怀与期待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由外到内的变化,最终回归到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体现了韩愈独特的文人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浊水污泥清路尘:通过浊水和清路的对比,表达出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的感受。
- 还曾同制掌丝纶:回忆与李相公的过去,表明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 眼穿长讶双鱼断:表达对友情破裂的惊讶与惋惜。
- 耳热何辞数爵频:耳边的爵位之声,暗示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
- 银烛未销窗送曙:描绘夜晚宴会的温暖,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金钗半醉座添春:营造出春日宴会的欢快气氛。
- 知公不久归钧轴:表达对李相公归来的期待,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应许闲官寄病身:希望友人能在繁忙的官场中照顾自己,体现关心与祝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浊水与清路的对比,强化主题的深刻性。
- 意象:银烛、金钗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生活气息与情感深度。
- 拟人: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与生活的思考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对友人的关心。
意象分析:
- 浊水:象征人生的复杂和困难。
- 清路:代表理想和追求。
- 银烛:象征温暖与希望。
- 金钗:代表美丽与富贵,体现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温暖与希望
- C. 失落
-
“浊水污泥”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谊的坚固
- B. 生活的复杂与艰难
- C. 春天的美好
-
诗人希望李相公能:
- A. 多忙工作
- B. 照顾好身体
- C. 继续宴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韩愈的《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韩愈则更加细腻和内敛。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