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时间: 2025-01-04 13:01:10

不数浮溪与止斋,网罗欲与巽岩偕。

极知浩博窥辕固,未肯轻浮学祐涯。

愧我孤根难树立,误君初草未编排。

藏山行世俱闲事,莫把穷通累雅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不数浮溪与止斋,网罗欲与巽岩偕。
极知浩博窥辕固,未肯轻浮学祐涯。
愧我孤根难树立,误君初草未编排。
藏山行世俱闲事,莫把穷通累雅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作者不以浮溪和止斋为重,而是希望与巽岩相伴。虽然他了解浩博的知识,却未轻易学习浮浅的事物。诗人感到自己孤独的根基难以扎根,误了君子对初学的期望。最终,诗人认为在山中行走的生活是无所事事的,劝诫自己不要让穷困和通达的境遇影响了雅致的情怀。

注释

  • 浮溪:比喻轻浮的事物或环境。
  • 止斋:指志向坚定的地方。
  • 巽岩:寓意高洁、稳重的理想。
  • 愧我孤根:感到自己的根基孤立,难以立足。
  • 误君初草:对他人期望的辜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文学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唐诗的传统,还融入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刘克庄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感到失望,他希望能寻找到更深层的哲理和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严谨的韵律,诗句之间的对仗和音韵协调,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提到的“浮溪”和“止斋”,象征着轻浮与坚定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而“巽岩”则是他追求的目标,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的“极知浩博窥辕固”,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最终只会导致自己的孤立无援。结尾的“藏山行世俱闲事”,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希望能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但又被现实所困扰。

整首诗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数浮溪与止斋:不把浮溪与止斋看作重要的事物。
  2. 网罗欲与巽岩偕:希望能与高洁的巽岩相伴,追求更高的理想。
  3. 极知浩博窥辕固:虽然了解浩大知识,但不愿轻易向表面求学。
  4. 未肯轻浮学祐涯:不愿意学习肤浅的知识。
  5. 愧我孤根难树立:感到自己孤独的根基难以扎根。
  6. 误君初草未编排:辜负了他人对自己学习的期待。
  7. 藏山行世俱闲事:在山中行走,觉得这些都是无所事事。
  8. 莫把穷通累雅怀:不要让贫穷和通达影响自己的高雅情怀。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浮溪”与“巽岩”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不同选择。
  • 象征:通过意象的设定,浮溪代表表面的繁华,而巽岩则象征内心的坚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与自我反省,强调内心的追求和对外在事物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溪:象征轻浮、表面的事物。
  • 止斋:象征坚定和理想。
  • 巽岩:寓意高洁与稳重的追求。
  • 孤根:暗指个人的孤立与困境。
  • 初草:代表初学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溪”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轻浮的事物
    • C. 高洁的境界
    • D. 孤独的根基
  2. 诗人希望与谁相伴?

    • A. 浮溪
    • B. 止斋
    • C. 巽岩
    • D. 初草
  3. 诗中“藏山行世俱闲事”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无奈
    • C. 快乐
    • D. 忍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探索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在探讨理想与现实,但刘克庄更显孤独与挣扎,而苏轼则更具乐观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