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平作》

时间: 2025-01-04 09:13:05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北平作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翠野驻戎轩,
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
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
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
何必襄城外。

白话文翻译:

在北平作这首诗,描写了翠绿的野外驻扎着军营,卢龙的战旗在空中飘扬。远方的山脉美丽如绸缎,长河环绕如同带子。海上的气息在百重的楼阁之间,岩石上的松树直逼千丈高。这里就可以游玩观赏,何必非要到襄城之外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野:指青翠的野外。
  • 戎轩:军营的车马。
  • 卢龙:指卢龙地区,常用作边疆的象征。
  • :战旗。
  • 丽如绮:美丽如绸缎。
  • 萦似带:环绕如带子。
  • 海气:海上的气息。
  • 千丈盖:指高达千丈的松树。

典故解析:

  • 襄城:历史上著名的城市,通常指襄阳,古代边境重镇,象征着外境的游览和征战。诗中提到襄城,意在强调北平的美丽景色不逊色于其他名胜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亦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贞观之治”著称,开创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局面。他的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和战争情景,风格豪放,气象万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平,李世民在位期间,北方边疆频繁征战,诗中展现了北平的自然风光与其对边疆的思考,反映了他作为皇帝的责任与情怀。

诗歌鉴赏:

《于北平作》展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和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诗歌开篇描绘了翠绿的野外与驻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雄壮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的描写,突出了北平的自然美,赋予了山水以柔和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则更加深化了诗的意境,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海上气息与高耸松树的对比,既表现了北平的壮丽,又突显了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最后一句“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更是传达了一种自信与满足,表达了李世民对北平的深厚情感,认为这里的美景足以与襄城相媲美,不必远行。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世民的诗歌才华与对家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野驻戎轩:描绘军队驻扎在青翠的野外,透露出一种军事的气息。
  2. 卢龙转征旆:卢龙的战旗在空中飘扬,象征边疆的战争与征途。
  3. 遥山丽如绮:远处山脉的美丽如同绸缎,显示自然的优美。
  4. 长流萦似带:长河环绕,形象生动,突显了水流的柔美。
  5. 海气百重楼:海上的气息在百重楼阁中弥漫,表现了自然的气氛。
  6. 岩松千丈盖:高耸的松树,象征高洁与坚定。
  7. 兹焉可游赏:这里就可以游玩,表达了对北平自然的向往。
  8. 何必襄城外:不必到襄城外去游玩,突出北平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绸缎,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柔美。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使用“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形成排比,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北平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李世民作为统治者对国家与边疆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即使身处边疆,依然可以欣赏到祖国的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野: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戎轩:代表军事与征伐。
  • 遥山:象征着远方的未知与美好。
  • 长流: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延续。
  • 海气:代表着浩瀚与广阔。
  • 岩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戎轩”指的是什么?

    • A. 军营
    • B. 商船
    • C. 庭院
  2. “遥山丽如绮”中的“绮”指的是什么?

    • A. 丝绸
    • B. 花朵
    • C. 彩色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展示了山水与人文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豪放的情感,与李世民的诗歌风格形成对比,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世民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